“百佳也好,家乐福、沃尔玛也好,很多外资企业到了内地学到了很多不健全的东西。在国外靠商品赚钱,在本土就靠各种费用,确实有南方为桔北方为枳的现象。纵然有各自的问题,但是还有一点关键是,他们在钻监管的空子。如果监管到位,不可能发生这种情况。”贾宁坦言。
对此,王辰也有着类似观点。在其看来,内地和香港在零供关系问题上的差异,“更多的是政府和行业的,即官方或民间的机构有没有从法制或行规上提出约束并行之有效。”
不过,即便外界环境如此,也不足以成为百佳今日局面之理由。百佳自身的困境,始终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问题。
尴尬处境
“百佳出售乌龙事件和卜蜂莲花、物美闹剧共同反映了一个问题,就是连锁零售行业会进入一个多事之秋。一方面是迫于竞争压力和经营的压力,并购和洗牌会增多,另一方面是这种‘重资产’公司之间的合作不好谈,比如身价的估价和市场上的估价可能差别很大,就导致可能像百佳这样卖不掉的情况。”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告诉新金融记者,从长远来讲,百佳近期的遭遇其实对其是个好的提醒,提醒其自己一定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知道自己的品牌口碑是怎样的,知道自己到底值多少钱,不能简单地以销售额、门店数量、员工数量来评估。
尤以内地市场为例,百佳的核心竞争力已愈发模糊。百佳在深圳的店,主要是以社区店业态为主的。以往的好评,是在生鲜类、日配、休闲食品和个人护理等商品。现在深圳,或全国其他地区的形势是行业在发展,企业在进步,门店在革新,都在吸引顾客进店购买和增加满意度方面有进步。这样一来,即便是百佳的店里仍有一些商品经营得不错,而所谓优势,就不再那么清晰显著了。百佳门店,并不走大卖场 那样的一站式购物和价格领先的经营路线,所以价格从不是它的优势。而曾经的服务优势,因成本控制的原因,造成在营业期间的收银员和管理层同时开机都不能应付解决顾客等待长期的抱怨。“这样说,百佳已经丧失服务的优势了。”王辰表示。
林岳也直言不讳地指出,如今的百佳和本土其他超市相比,已经没有太大差异。而事实上,百佳在香港除了百佳超市,还有汇聚中西优质产品的International by ParknShop,注重美食新体验的TASTE精品超市,可以提供简餐的一站式购物商场GOURMET等多种业态并行存在。但显然百佳并没有把在香港成功运作的多业态模式很好地复制到内地。
各种数据对此进行了佐证。目前,百佳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和华南地区店铺总数近360家,其中在内地仅有62家门店。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12年中国连锁百强”榜单显示,百佳(中国区)2012年总营收为40.77亿元,较上年下滑5.1%,排名也从2011年的76位跌落至87位,在前20家主要外资连锁企业经营排行中位列倒数第二。
虽然百佳方面向新金融记者明确表示,“百佳对港澳和内地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并不停寻找适当的网点开设新店扩充和翻新旧店。”但在经过了险些被抛售之后,百佳在和记黄埔内部的重要性到底几何值得商榷。毕竟,和记黄埔的零售业务税前利润增长率已从2010年的最高点38%下跌至2012的8%。虽然百佳超市在2012年营业额高达217亿港元,但毛利也仅2%-3%,只占和黄集团整体收入的5%。
“百佳出售乌龙事件的影响体现在其品牌形象上。因为从百佳在香港的影响力来说,李嘉诚的决定是会出乎市场意料之外的,大家一定会猜测整个和记黄埔的战略调整或是百佳自身出了什么问题,这无疑会降低百佳在业界的形象,特别是最后又停售了,大家又会猜测是不是因为没买家或者其不是优质资产等。”林岳认为,百佳占和记黄埔整体的比例还是偏小,且不属于表现非常抢眼或是未来很有潜力的业务,当前瓶颈突出,未来前景堪忧,“百佳当前的瓶颈就是如何在香港市场几近饱和的情况下发展内地市场,而内地市场的竞争显然是巨大的。”
事实上,并非市场没有需求或机会,而是成本和赢利能力的问题。对于百佳而言,在没有快速扩张的战略、计划、资金、技术、人力等因素配合支持的话,想有个起色,难度很大。
在港资外资超市的名誉光环褪尽之后,在内资超市企业不断进步,高速发展的当前,外资超市企业已经把发展的方向转向在三线以下城市开更多的门店以夺取企业赢利的空间和机会的时候,对百佳来说,守城,就意味着退步;而扩张的过程和结果,则都有可能出问题。
显然,百佳已经陷入了进退两难尴尬境地。 (新金融 记者 张沙莎)
共2 页 上一页 [1] [2] 第1页 第2页
百佳超市被指向供应商施压要上架费
李嘉诚旗下百佳超市被指向供应商施压要上架费
物美卜蜂莲花整合意外告吹 或缘起百佳收购告吹
卖身无疾而终 百佳扩张提速
百佳超市明年在中港两地将各增20-30家超市
搜索更多: 百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