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一个在中国经营陷入困境的外资零售品牌,为何会吸引华润的目光?中国购物中心正在迎来自己的黄金期,Tesco中国资产仍有价值
这是一条看似平淡无奇的开业新闻,2013年8月16日,乐购北海店暨Lifespace乐都汇购物中心同日在辽宁沈阳开业。新开业的北海店是乐购在沈阳的第7家门店、在辽宁省的第19家门店。不过,开业时正是关于Tesco将要退出中国的传闻愈演愈烈之际。就在数天前,国内零售巨头华润万家母公司华润创业与Tesco中国同时宣布:双方签署一份谅解备忘录计划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华润将持有80%的股权,而Tesco只保留20%的股权。虽然这只是一个初步意向,尚无法律约束力。但这已是中国入世十余年以来,第一起本土零售企业整合外资零售巨头的案例。
特别是,被整合者Tesco是全球第三大零售商,更显得意义非凡,不过其在华发展并不顺利,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整合主体公司华润创业首席财务官黎汝雄曾表示,与Tesco之间合作,双方洽谈己达两年半时间,“Tesco在内地经营因未达规模而欠缺经济效益,令公司于内地业务处于亏损边缘。”但问题就在于,这家不断陷入关店、裁员风波的外资零售品牌,在华润眼中,价值究竟在哪里?
对于香港上市公司华润创业而言,短期的财务贡献并非意义所在。黎汝雄表示,由于华创本身对于零售业务纯利率亦仅逾1%,双方合作将可能影响未来两至三年的盈利表现。但他指出,相信双方经过一至两年的整合期后,可达至的效益将会很大。
Tesco中国总部在对《中国企业家》杂志的书面回复中这样阐述整合的意义:“拟定的合作协议将打造出中国领先的多业态零售商。合并后将会产生高达100亿英镑左右的销售额,同时我们将成为在中国销售业绩规模第一的零售商。”
这里所指的“规模第一”,应是对未来合资公司占股80%的华润而言。因为公告也指出,该合资企业如果成立,将成为双方于内地、香港及澳门经营大卖场、超级市场、便利店、现购自运及酒类专卖店之独一平台。合作后将整合双方的业务,包括华创旗下华润万家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2986家门店以及乐购在中国的131家门店和购物中心。但截至发稿时华润万家并未回复本刊采访要求。
对于华润的零售版图,这一目标确实具有诱惑力。根据2011年的数据,华润万家以827亿元(其中苏果销售额为420亿元,名列旗下各品牌第一)的销售额名列中国连锁超市第一位。事实上在连锁超市业态市场,华润万家已经力压沃尔玛、大润发等对手连续多年蝉联第一。但是,如果比较国内零售连锁集团的综合实力,华润零售并没有一骑绝尘的优势。在2012年中国连锁协会百强榜上,华润万家以941亿元的收入和4423家门店数名列第四(含华润苏果),位居苏宁、国美两家家电连锁企业排名之后,另一零售连锁巨头百联集团则以1220亿元的销售规模,5147家门店数位列第二。如果两者合作的合资公司可以带来“百亿英镑左右的销售额”,则其体量与百联集团2012年业绩大体相当,未来存在着华润零售取而代之、坐上中国零售集团第一把交椅的可能。
更为重要的是,无论百联还是华润,都秉持零售多业态共同发展的理念。百联集团下有从大卖场标准超市、到百货店购物中心等多种业态,“多业态协同发展”则一直是华润万家的基本理念,华润万家有限公司旗下有十余种业态,不仅包括华润万家超市,也包括太平洋咖啡、OLE’精品店等不同业态。随着电子商务的崛起以及实体零售业的成本持续上涨,大卖场标准超市等商超业态生存状况愈发艰难。多业态发展,已经成为零售业未来发展的基本共识。在2011年中国连锁行业年会上,苏宁副董事长孙为民就指出过,多元零售时代已经来临。
但是,多业态共同发展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旗下各种不同的业态和品牌形成合力,打出有力的组合拳?零售业进行过多方探索,共识之一就是大力发展购物中心,通过购物中心来整合不同业态。
城市商业发展至今,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越来越排斥单纯的目的性消费,而是希望将休闲娱乐与消费结合,而购物中心本质就是一种休闲消费,为此,华润万家也开发出自己的购物中心品牌“欢乐颂”。
购物中心将成为下一步零售业发展的主导,有数据可以支撑这一观点。2012年上海市监测的80家购物中心实现的销售额为890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零售实现营业收入达到729.4亿元,餐饮达到了122.4亿元,服务业达到了38.3亿元,分别占营收的81.9%、13.7%、4.3%,2012年当年新开业的购物中心达10家,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超过了93万平方米,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
不过,若论发展购物中心的经验,Tesco中国却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和经验。一位业内人士指出,百联集团的优势之一,是较早提出组团式购物中心的思路,就是一部分物业用来经营自己的业态,另一部分用来出租,这样可以获得租金和经营差价两部分收入。但这一思路的根源,实际来自于前乐购总裁、被称为台湾商业地产三剑客之一的沈建国,其在台湾的做法即租下整栋物业,将乐购大卖场设在一楼作为主力店,其它楼层的商铺向外招商。台湾乐购后被Tesco收购,乐购这一名称遂成为Tesco在中国大陆的通用品牌。
沈建国未能将自己的想法在乐购身上贯彻到底。早年乐购在大陆的合作方是台湾顶新集团,由于内部纠纷,沈建国最终率核心团队出走。2013年春,离开乐购已近十年的沈建国来北京参加百货行业协会论坛,谈及乐购的现状,不免痛心疾首:“外资在中国陷入了非常大的困局,就来自于复制(国外的模式),到现在为止越复制越失败,其实偏离了中国市场的特性。”
不过,他应该欣慰,更多的自持物业而不是租赁的思路在大陆被Tesco保留了下来,盖因Tesco英国总部也十分重视商业地产。这使得Tesco中国虽然门店经营业绩不佳,却是在中国大陆拥有自持物业最多的零售商之一,例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刚刚在沈阳开业的乐都汇购物中心,就是乐购在中国第9个购地自建的购物中心项目。自从2004年进入中国以来,Tesco中国的商业地产业务一直作为独立公司实体运营,但在2012年,Tesco中国将其地产公司与零售业务合并,作为零售公司的下属部门运作,显然意在加强商业地产与零售的结合。在给《中国企业家》的回复中,Tesco中国总部也强调,在与华润展开合作的未来,“由于目前的合作讨论还在谈判阶段,很多问题并没有确切的答案,诸多细节也还在商讨中。但是Tesco在中国的商业和地产是一个整体业务,我们希望能够保持这个方向。”
中投顾问零售研究员申正远指出,自建物业做商业地产投资周期长,这是Tesco中国过去发展缓慢的原因。但好处在于,超市是微利行业,成本上涨导致家乐福、沃尔玛都在关店,自建物业具备长期盈利能力。在本土购物中心正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当下,拥有大量自持物业的Tesco中国,其价值会被重新发现。
(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黄文潇)
华润与Tesco合资换股是明智选择 有望双赢
TESCO乐购牵手华润猜想 退出还是继续存在?
华润万家“全覆盖式”并购 Tesco淡出
华润万家“全覆盖式”并购 Tesco淡出中国
华创联手Tesco剑指百佳超市?怕是想多了
搜索更多: Tes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