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自由艺术家琴噶的作品《拉洋车》当年是王府井商业街最受游客欢迎的雕塑之一。这不是一个写实的雕塑,作者将车的拉杆特意断开,留给人以想象空间。 新京报记者 秦斌 摄
仲马等人构思的井盖融入了传统意象,井盖上有盘龙浮雕。资料图片
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建成北京第一个百货大楼起,王府井就成了全国闻名遐迩的商业街。为迎接国庆50周年,1997年北京市政府决定加快王府井商业中心区的建设和整治。
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与王府井大街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以“历史性、艺术性、趣味性、融合性”为要求,联合向社会征集王府井大街的雕塑方案。
据北京城市雕塑建设管理办公室主任于化云回忆,那年从王府井大街的南口到北口,共计征集到数百件作品。这其中就有后来中标的仲马、史抒青、郝重海、时宜、琴噶等人的作品。
最终建成了一批融合民族特色的雕塑,尤其首次建设了没有任何台座、围栏的雕塑,得到社会关注和好评。
设牌匾因缺形象识别符号
仲马、史抒青、郝重海是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的三位雕塑家。他们联合了央美教授时宜、自由艺术家琴噶一起组成团队,并根据每个人的艺术风格进行分工。“老师来做写实的作品,理发、弹单弦就给老师来做。琴噶的《拉洋车》不是一个写实的雕塑,它中间的杆是断开的,留给人以想象空间,他的寓意是要表现一个时间、历史的概念。剩下的就由我们几个人来做,我们是根据艺术家自身擅长的手法与风格来分工的”,仲马介绍说。
王府井大街整治的前两期工程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完工。第一期工程中,仲马、史抒青、郝重海设计了王府井的牌匾和井盖,时宜创作了《理发》、《单弦》,琴噶创作了《拉洋车》。
仲马表示,当初想出《王府井牌匾》创意的起因是“好多游客站在王府井还问‘王府井在哪儿’,因为没有一个形象的识别”。这幅牌匾以商业牌匾的样式,将12个涵盖衣、食、住、行的王府井老字号商家表现在其中。“手法用的是中国传统的锻铜工艺。当时的路牌不会做成牌匾的样子,而商家的牌匾又不会出现浮雕。所以老牌匾的表现形式在当时是很现代的。”
取消台座洋车一年坏七次
《理发》、《单弦》、《拉洋车》是以清末民初时期东安市场商贩云集的老照片为原型创作的。三件雕塑与周边环境融于一体,具有极强的历史感与互动性,是王府井大街上最受欢迎的雕塑。但最初安装时,这几件雕塑在内部讨论中争议最大。
“争论的焦点是要给它们做多大的台座,因为在这之前的雕塑一般都会加个台座——起到对雕塑保护的作用,也提示游人不要踏上去。”于化云回忆,讨论特别激烈,他当时是坚持取消台座,因为“这些雕塑做的就是生活中的一瞬间,你把黄包车架在台座上,让人怎么骑?”讨论中还有人提议,要不在雕塑四周圈起一条软链,于化云也不认同,他不希望割裂民众与公共艺术品之间的距离。“后来我承诺,一年之内坏多少次我修多少次,这才平息了各方面的声音”。
没有台座、围栏的雕塑一经问世,就得到好评。铜雕《拉洋车》落成第一年,游人还得排队才能登上车照相,结果一年内就修缮了7次。由于铜质地软、易坏,后来为保持稳定还在车两侧增加了两根支架。 共2页 [1] [2] 下一页 王府井等百货扎堆洛阳 商业格局趋向“多核化” 王府井百货单店销售乏力 华南区业绩下滑12.53% 王府井百货上半年营收增一成 净利降3.6% 王府井加速收购进程 春天百货宣布年底退市 王府井百货洛阳二店入驻达码格利商业项目 拟明年开业 搜索更多: 王府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