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李嘉诚出售和记黄埔旗下的百佳超市!虽然相关人士一再强调,这不过是一般的商业行为,但香港舆论依然一片哗然。百佳堪称香港零售业翘楚,李嘉诚为何放盘?是简单的商业行为还是背后另有乾坤?有媒体甚至揣测,这是华人首富李嘉诚准备从香港撤资的信号……
业绩下滑或是主因
拥有40年历史的香港百佳超市品牌,由李嘉诚“和黄”的另一零售品牌屈臣氏持有,占据香港超市份额超过三成。在粤港澳地区,百佳店面共345家,2012年营业总额217亿港元。在一片大好形势下,李嘉诚放盘百佳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
虽然截至今日,出售百佳的消息没有正式宣布,但“和黄”已经明确表示,屈臣氏集团正在就百佳的业务进行策略性评估,而李嘉诚本人也回应媒体追访说:“这是一个正常的商业活动”,可见出售百佳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确有其事。
据估算,百佳市值约为20亿美元,对实力雄厚的“和黄”来说不过尔尔,但外界喜欢联想,前一阵“和黄”发生码头罢工等连串因素也被纠缠进来,出售百佳显得越发敏感。李嘉诚不满香港营商环境、要从香港撤资……种种揣测甚嚣尘上。
不过,主流观点还是业绩因素。数据显示,2012年百佳超市345间门店收益仅占“和黄”整体营业额的5.5%。另据“和黄”年报显示,2012年其零售业务的税前利润增长率从2010年的38%跌到了8%,具体就百佳而言,毛利也仅有2%至3%。分析认为,在李嘉诚看来,这样的资产回报率过于低廉。《华尔街日报》指出,超市市场比较成熟,因而增长缓慢,是李嘉诚退出的部分原因。
近年来,百佳在华东、华中地区屡次陷入经营不善的境地。“缺乏供应链和规模优势,令百佳在内地难与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巨头竞争。”有业内人士说。于是,有分析认为,在内地市场进展不顺,也促使李嘉诚准备放手。
欲大举进军欧洲市场
李嘉诚在资本市场向来长袖善舞,出售低回报的资产套现,转而投入高回报的产业。这次出手百佳换回资金,李嘉诚又将剑指何方?脱港入欧是外界普遍的猜测。
早在几年前,欧洲媒体就刊出李嘉诚欲进军欧洲的消息。如今借百佳事件,有媒体更盘点出近几年他在欧洲投资的连串大手笔。
报道指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李嘉诚旗下的“长和系”借资产价格下跌和欧元疲软之机,斥资数十亿美元购入欧洲大笔基建和电讯资产,其中包括以1550亿港元收购英国电网、水务、燃气资产;以13亿欧元收购奥地利3G通讯业务;以7.18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电厂资产,还以97亿港元购入荷兰能源公司。另有报表显示,2010年“和黄”欧洲业务占整个集团盈利的比重是19%,2012年底,该比例已经增长到34%。
面对媒体的询问,“和黄”拒绝评论对欧洲市场投资的判断,但不可否认的是,“和黄”目前是英国最大的亚洲投资者,另据市场传言,“和黄”还有意收购英国曼彻斯特机场。此外,有媒体透露,李嘉诚的“长和系”正在与西班牙最大的电信公司谈判,有意收购其在爱尔兰的手机运营商O2业务。
出售百佳可能获得大约20亿美元收入,从资产回报率和连串动作看,李嘉诚很有可能利用这笔现金,在欧洲市场博取更大效益。
香港营商环境需改变
外媒援引一些知情人士的话称,华润创业、日本永旺、泰国首富谢国民、法国超市巨头家乐福等都是潜在买家,但最终花落谁家还不得而知。但李嘉诚商业帝国之重要,绝对有资格让外界关注这桩尚无结果的交易。
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说:“中国超市业态将来肯定会出现被几个大品牌垄断的情况,正如国美、苏宁雄霸家电卖场一样,这一动作已经开始。”
有分析指出,出售百佳可能成为零售业进一步整合的前奏,李嘉诚对于旗下零售业务的放弃,至少是一针催化剂,使一批企业对零售业的未来心寒或“死心”。
此外,有舆论指出,李嘉诚若“脱港入欧”,对香港特区政府反省香港营商环境也是提醒。香港《文汇报》社评说,必须看到的是,香港营商环境确实出现了一些变化。首先,地产租金昂贵,令香港零售业举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香港零售业向来受制于高租金。其次,社会泛政治化和仇富情绪上升。文章强调,特区政府和各界均有责任避免香港营商环境继续恶化。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百佳“甩卖”背后:内地零售业该如何突围 李嘉诚出售百佳背后:利润增长率已跌至8% 百佳超市冲锋队角色淡化 屈臣氏成新加速器 百佳出售折射零售业之变 大型综合超市面临拐点 投资银行为百佳超市寻买家 潜在买家多 搜索更多: 百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