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有关管理部门应加大市场抽查和监管的力度,并对违规企业和产品给予不留情面的曝光。”刘小朋表示,“同时还应鼓励消费者和竞争对手查询、举报违规的企业和产品。”
谈及对违规企业的查处,刘小朋表示我国对能效标识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较轻。
“在国外一旦发现作假,会根据相关法律予以重罚,涉事企业往往会得不偿失。”刘小朋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规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地方节能管理部门或者地方质检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和停止使用能源效率标识;情节严重的,由地方质检部门处1万元以下罚款。” 该管理办法提到的情形包括:未办理能源效率标识备案的,或者应当办理变更手续而未办理的;使用的能源效率标识的样式和规格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这样的处罚力度显然不够,不足以起到震慑作用。”赵武表示。
赵武进一步分析道:“某些不知名的空调生产企业,可能往往连检测过程都没有,就直接贴上了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能效标识,即使被查出来,也就损失1万元,根本不痛不痒。可如果真能卖出去一些产品,那就赚大了,自然也就有企业会以身犯险。”
由此,赵武认为应该加大违规操作的成本,提高罚款的金额,以此来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鉴别节能产品
“空调在家电中属于高耗能产品,占家庭电费支出的较大部分,而空调是否节能,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电费支出。”在刘小朋看来,这正是节能空调逐渐走俏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当各大空调品牌纷纷打出节能牌时,消费者在挑选产品时会有些眼花缭乱甚至手足无措。
此前,美的集团宣传的“一晚一度电”空调就引起了市场的巨大反响。多位电器商场的空调导购人员告诉法治周末记者:“那只是一个理论上的数据,实际使用时还要考虑很多具体情况,产品往往并不像其宣传的那样节能。”
刘小朋为此还做了一个简单的推算——根据互联网公开的信息,达到“一晚一度电”的相关条件为:一晚运行8小时,12-14㎡普通砖混住宅,室外温度30℃,室内温度26-27℃,睡1个成年人,无通风换气,无其他较大功率的电器(如冰箱)。而如果条件恶劣,能耗也会增加。
刘小朋表示,实际上任何一种类似的空调,在特定条件下均有可能达到“一晚一度电”或更好的效果。
那么在能效标识这个指标体系可能存在问题,且企业宣传可能存在种种噱头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怎么辨识空调是否真的节能?
根据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加贴能效标识的产品的资料应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效标识管理中心进行备案,以供公众公开查询。如消费者发现某加贴能效标识的产品在能效标识管理中心的网站不能查到,或查询到的备案资料与实际产品标识的内容不一致,即可放弃购买此产品,并可向工商和技术监督部门反映举报。
刘小朋还建议道:“消费者看空调产品是否节能,主要还是要看能效比(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的数值,该值越大越好。”
“消费者如对空调厂商自我标识和宣称的性能有疑问,可选择经国家认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备案产品。”刘小朋表示,“如在美国有UL认证标识(UL是美国保险商试验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的简写)的产品比未经认证的产品价格贵5%至10%,此时选择权就交给了消费者。” (法治周末见习记者 蔡长春)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格力等企业骗补续:内部称企业太大不知咋回事 格力在美国遭受信任危机 产品起火致近10亿官司 格力为骗补“辩解”被指未意识到自身问题 格力否认存在骗补行为 违规获补贴责任在渠道 格兰仕、格力等8家电企业骗补9000多万元 搜索更多: 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