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药方 上世纪90年代 是广式服务辉煌期
上世纪90年代广式服务一直处于全国餐饮业的领头羊地位。在建国之后,体制决定了无服务的局面,国营单位为主,当时商品供不应求,卖家市场,卖家只需要提供货品,不需要提供服务。经济与体制决定服务不受重视的现实,谈不上什么服务技巧。改革开放以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是上帝”的概念最初就是从广州传开的。广州接收了很多香港的新鲜事物,广州经济最早意识到光有产品不行,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上,好的服务可以提升竞争力,于是向“香港服务”学习。
首先学的就是“开口服务”,即微笑见人,全程提供服务;过去广州的餐厅就算包房也没有洗手间,餐厅只有一个洗手间,服务员就会将客人送去洗手间,然后再送回位置;以前在有些广州餐厅,客人用餐完毕都有一杯饭后茶,比方一桌12人,每人所要的茶均可不同,每个人的要求都要记在心中,上茶时一点也不能错,谁要乌龙,谁要寿眉,谁要绿茶,谁要红茶。当时的服务讲究的是“用心”,满足顾客各种需要,孕妇、小孩都有不同需求,个性化,因人而异。如今,我们餐厅的服务最需要的就是这份“用心”。
建议服务好坏列入薪酬考核
如何提升广式服务,应该分两方面来看。至于中高档广州餐厅,大家自然希望他们能精益求精,但是不是意味着向海底捞看齐呢?这倒未必。姚学正的观点代表了大多数业内人士的看法,“海底捞不是餐饮服务的典范标准,但他们的服务精神与态度值得所有餐厅学习。”
美食家鲍汁飞把海底捞式的服务称之为“倾入式服务”,他认为在南方这个务实的氛围里,基本服务要到位,附加服务需要控制好“度”,“有时候,我们只想安静吃餐饭。”他对餐饮服务的憧憬是“多些温情,热情适度”。
在存在问题较多的大众餐厅中,服务水准亟须提升。姚学正认为应当把服务好坏列入薪酬考核标准,将基本服务落实到位,包括第一,一入店就有人招呼,有人领就座;第二,有人倒茶倒水;第三,递上菜单;第四,有人在一旁候着点菜;第五,上菜要保持正常速度,起码一个钟头内;第六,根据需要提供必需服务,比如要求要碗筷就给;第七,根据要求“走菜”加菜,做到及时;第八,及时结账;第九,笑脸迎客。广州市饮食行业商会秘书长倪弘呼吁尊重餐饮行业工作者,并建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美食专家们寄望,通过海底捞的冲击,广式服务迎头赶上,再领风骚。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 曾繁莹)
共2页 上一页 [1] [2] 广州海底捞水土不服显现 等位时间长服务打折扣 广州餐饮市场现鲇鱼效应 海底捞掀起火锅热 海底捞广州店试业 被质疑价格不打折服务打折 海底捞声明未曾参与任何团购 或追究责任 海底捞“御夫术”:“以人为本”可以走多远?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