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企动态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企动态 >> 供货商动态 >> 正文
伊利雅士利等乳企新西兰建厂意外“躺枪”
http://www.redsh.com 2013-01-31 红商网 发布稿件

  乳业专家王丁棉亦表示,中国消费者对进口奶源的需求,让国内企业对在新西兰等奶源丰富国家建厂、收购趋之若鹜。更重要的是国内企业“涉洋”还可以提高品牌的信誉度,同时规避国内存在的质量安全风险。“国内乳企纷纷走出去建厂,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不信任是最根本的原因。”王丁棉指出。

  据中投顾问公司估计,截至2011年6月,伊利、雅士利在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中共占据超过16%的份额,其决策方向往往成为行业风向标。

  新西兰奶源遭不信任

  因消费者对国内奶源的不信任“走出去”建厂的国内乳企,面临新西兰奶源亦不被信任的风险。

  1月27日,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发布声明称,只有不到5%的新西兰农场使用了DCD,并且一年只用两次。每次的使用只会使牧草在短短几天内有微量残留,这意味着只有极少数的新西兰奶牛在极有限的时间内会接触到DCD。

  该部门表示,在出口的乳制品中存在DCD残留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此外,自2012年9月之后在新西兰就没有任何DCD的使用。新西兰目前所生产的任何乳制品都不可能有DCD的残留。

  尽管新西兰政府一再强调该国乳制品的安全性。但在近几年经历了三聚氰胺、蒙牛牛奶被检出致癌物黄曲霉毒素M1超标、伊利奶粉汞含量异常等事件后,国内消费者对乳品安全问题,已如惊弓之鸟。

  消费者担心,“极微量”双氰胺残留也可能有损健康。网友“依依MM琼”称自家宝宝长期吃新西兰奶粉,她在微博上说:“急急急!到底哪些奶粉被测出有双氰胺啊?”部分网友呼吁相关机构公布被检测出含双氰胺的乳制品品牌、原产地及批次。

  “沫溪shengli”在微博上说:“我对乳制品市场很失望。之前发现三聚氰胺,现在发现双氰胺,不知道明天还会发现什么!”

  行业人士相对更为理性。上海奶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曹明表示,根据目前掌握到的情况来看,被检测出的双氰胺并非人为恶意往奶制品中添加,这与此前三聚氰胺事件的性质完全不同,而且经过土地、草木、乳牛、牛奶的层层转化,含量极少,对成人不会有太大影响。

  宋亮认为,要看乳制品是否安全,更主要还是看一个国家的生产监管体系是否完善,在这方面,新西兰是值得信任的。他同时提醒,此事也给中国消费者敲了个警钟,不要对洋奶粉盲目崇拜,任何国家的奶粉都没有绝对安全的。

  “希望广大消费者理性看待此事,”王丁棉称,“同时,我国相关部门也应组织做好风险评估,让消费者更加透彻的了解此事,避免不必要的恐慌。”他认为,已经有计划或是正就新西兰建厂事宜进行相关谈判的国内乳企,不应受到此事件影响,海外建厂应该按照原计划进行。

  “走出去”的结果未知

  高调宣布“走出去”,但具体投入产出情况如何,尚未可知。

  早在2010年就宣布3.82亿元控股新西兰乳企SynlaitMilk的光明乳业,对于这一收购后期所带来的成果,具体投入产出情况如何,在近3年的时间里,并没有进一步公布。

  此外,2010年5月,饮料巨头娃哈哈在北京宣布进军奶粉市场,为了与国产奶粉划清界限,娃哈哈爱迪生奶粉全部由荷兰贴牌生产,高调启用“洋代工”。在宣传策略上,娃哈哈强调“100%原装进口”。在奶粉上市发布会上,娃哈哈集团总裁宗庆后对爱迪生奶粉寄予厚望,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爱迪生奶粉这几年销售的不温不火,当时设定的目标并未实现。

  王丁棉指出,海外建厂需要企业拥有很强的实力,从目前来看,企业放出这一消息,追求广告效应会更多一些,未来具体实施及经营怎么样,现在还不好说。

  近日,中国乳业协会刊文指出,2013年中国生鲜奶产量和乳制品需求量仍将增长,但生鲜奶的供给缺口仍高达300万-400万吨。王丁棉指出,乳企到海外建厂,就可以控制奶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个缺口。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静)

2页 上一页  [1] [2] 

合生元等多家乳企卷入违禁物添加丑闻

蒙牛活虫与光明变质奶 中国乳企想说爱你不容易

贝因美飞鹤等二线乳企净利下滑 短期难复苏

三大乳企去年投70亿广告费 日均花1900万

质检总局下令所有乳企严控饲料环节

搜索更多: 乳企

责编: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