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企动态频道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企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42年香港老字号港式餐厅因加租结业
http://www.redsh.com 2013-01-31 红商网 发布稿件

  一对银发的老夫妻手牵手走到一家港式餐厅门前,“几时关啊?”老公公问。“今晚12点半。”中年服务员回答说。看看门口排着长龙入座吃最后一餐留念的年轻人,这对老夫妻再望望招牌叹口气,颤巍巍地离开了。

  这样的告别场景在香港越来越常见。这是游客购物热点铜锣湾SOGO商场后的骆克道539号,一家名叫利苑粥面专家(下称“利苑”)的港式餐厅已在这里经营了42年,但终于招架不住昂贵的租金,决定在昨日结业。

  这间约93平方米的铺面,租金已从每月30万港元涨至60万港元,每平方米租金约6452港元。而这里的“招牌”食物,上汤云吞面28港元一碗,黄沙猪肝粥30港元一份。

  这意味着,利苑此前每个月要卖掉10714碗云吞面或1万份猪肝粥才能够交月租;而若接受加租,以后每个月要卖21428碗云吞面或2万份猪肝粥才行。

  昨日下午,铺着老式马赛克地板砖、装潢仍停留在上世纪70年代的餐厅内,已坐满了约百名食客。门外,二十多人正在排队等候入座,来往市民纷纷拍照留念,一位年轻香港市民竟带着宠物金毛犬和老旧的大理石店铺招牌合影。“我是这里长大的。”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真可惜他们要关门了。”

  老板郭氏兄弟在店内忙得不可开交,已近七旬的郭老二1971年在此开了这家小店,现年51岁的郭老五后来加入经营。生意越做越好,每天收入可以达到3万港元,一个月约90万港元,但租金已占了三分之一,再加上食物原料涨价和员工工资上调,郭老五称现在每个月只能赚两三万港元,如果加租一倍就完全做不下去了,唯有选择关门大吉,让十多名伙计各奔东西。

  香港土地注册处资料显示,该铺面租金在1971年为2000港元,1981年为2万港元,2003年已是20万港元,2008~2013年升至30万港元。“其实业主都算好人了,旁边的莎莎租金是95万元啊。”郭老五说。

  “太离谱了,租金比办公楼还贵!”一位在港工作的外籍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有特色的传统餐厅和小店在香港越来越少,香港正在变成一个除了名牌购物外没有独特风味的城市。

  铺租猛于虎。实际上,过去一两年由于加租而结业的香港老字号数不胜数。令人唏嘘的是,这些铺面往往被化妆品、珠宝以及其他名牌奢侈品牌立即以高价租下。利苑的铺位据说也已经被前述类别的租客以百万港元月租租下。

  “要卖多少碗粥面才抵得过卖一条金链?”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向记者表示,黄金地段的铺面针对消费者的消费形式转变,是残酷的事实,但也是市场的自然演变。他说,这些老字号大都被高档消费品取代,以迎合“自由行”游客的需求。

  即使不被名牌取代,商业模式的转变也让家族经营的老字号举步维艰。“老字号的小本经营,今时今日的处境相当艰难,其也难以和连锁餐饮店竞争。”他说。实际上,同样叫利苑,同样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利苑饮食集团便从一间传统粤菜酒店发展成为有22间分店的国际连锁经营集团。

  钟剑华称,市场在转变,香港人的不少集体回忆都在慢慢消失,比如有香港特色的大排档。尽管在新的竞争形态下改变难以避免,但这让很多香港人“感觉不好”。但他认为,近几年来越来越多资金炒作铺面也是租金上升的重要原因。

  他说,不少发达国家也曾遇到过类似问题,如法国巴黎政府在八年前为了保护当地小面包店和咖啡馆,通过行政法例规定业主不可为了连锁店客户赶走小店租客。他认为,香港特区政府也可以考虑使用类似做法,但在奉行自由市场的香港,需要社会对此取得一定共识。

  “有人觉得惋惜,骆克道少一间小店,可能多一间化妆品店、金铺、表铺。”一位常光顾利苑的网友写道, “有人觉得利苑是地产霸权下的牺牲品,有人觉得面店总会找到新地方落脚,但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这里的云吞面,而是店里的冰冻红豆沙,吃惯吃熟,日久便生情,就是如此无法解释的简单”。

  “多谢支持”,每个顾客买单时都听到了这么一句道别语,利苑那有些生锈的收款机,终于完成了历史使命。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郭兴艳)

实拍美国成人麦当劳餐厅 激情四射

北京市消协呼吁制止餐厅最低消费

重庆城口土鸡“飞”进主城连锁餐厅

广州岁末缺工 超市百货餐厅巷战“抢人”

味千去年四季度快速休闲餐厅销售额增4.1%

搜索更多: 餐厅

责编: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