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的荣耀变尴尬
茅台开始说“不”
李晓红认为的引起茅台降价的导火索之一——关于“三公消费不能消费茅台”的争议,曾给茅台带来荣耀,却也带来了尴尬。
茅台酒一直是国人心目中身份、地位的象征,而其曾经的标签“专供、特供、政府用酒”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茅台正在试图摆脱这些标签。近日,茅台集团宣布,茅台专供、特供酒已停产召回;市面流通的均属假冒产品。据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证实,标识茅台生产的“商务庆典酒”、“80周年建军酒”、“军区专供酒”、“国家机关后勤采购特供酒”等几款产品都已经停止生产并且召回,目前市面上流通的上述名号的白酒,均属假冒。
茅台公司知识产权保护部称,集团已对过去生产的特供酒等几款产品进行清理整顿,其中像茅台商务庆典酒、军区专供酒等,早就停止了生产,有些停产已经长达10年,并且都进行了召回。如果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到这些产品,可以向工商部门投诉或者联系茅台的打假员进行鉴定,“买得到的一定是假的”。
这一消息的公布让不少迷恋“专供”、“特供”字眼的人变得清醒,却也在告诉国人“专供、特供”茅台酒的确曾经存在过,而这无疑会让人联想到“三公消费”和“腐败”。
与其他高端白酒一直积极标榜奢侈品身份不同的是,茅台对奢侈品这一称号避之不及,并表示要生产让消费者消费得起的酒。李晓红认为,因为当下的茅台酒消费公款的确占据着大部分的份额,如果三公消费能够将茅台剔除,毫无疑问其销售会大受影响。而茅台对奢侈品的避之不及以及降价行为,无疑都在为未来的发展铺路。
剑指国际市场 “大茅台”野心初现
无论价格涨跌,无论是否避开三公消费,在国内地方高端酒的崛起威胁到传统“茅五剑”的强势地位的情况下,茅台的扩张之路从未停止。不过,多元化的发展带来的并不只有成功,也有失败。
本月21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杨成刚公开表示,白酒类上市公司共有14家,去年它们的业绩都达到60%以上的增长,而白酒业也是资本青睐的行业。而这一切无疑加剧了白酒业的竞争。
茅台并非没有压力,因此在内在和外延都有变化。就在3月,“茅台成龙酒全球首发礼”在北京举行。上任不久的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兼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表示,作为贵州茅台酒厂今年重点打造的品牌,“茅台成龙酒”的亮相标志着国酒茅台下一步将对国际市场重拳出击。
袁仁国认为,“中国的市场虽然很大,但国际市场才是白酒最大的市场。”他计划通过华侨带动和推广茅台,并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建立销售网络。
茅台的野心绝不仅仅在于走出国门、扩大市场份额而已。此前,贵州茅台集团总经理刘自力就提出,要在遵义地区重组一批酒类企业,实现外延式扩展,尽早实现“大茅台”的构想。
近年来,茅台集团的扩张还表现在产品线的不断扩大。袁仁国曾透露,茅台集团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措施是:对集团内除茅台酒外的白酒类业务进行整合重组,并对葡萄酒、啤酒和保健酒业务进行战略重组。
除此之外,茅台还计划资本化扩张做大整个茅台产业,2007年茅台曾投资3亿元参股交通银行。
不过,有业内专家指出,茅台真正的利润点还是来自于茅台酒,而并购当地小企业组建“大茅台”的设想,实际上是一种战略错误,这种整合更多的是地方政府的一厢情愿。
李晓红则表示,白酒、保健酒拥有文化的同源与同类性,白酒企业自然希望自己的渠道、品牌、销售力量能够覆盖更广泛的消费人群,这个举措可以理解,但“是不是白酒做得好,保健酒一定也能做好,答案是未必”。
她认为,白酒与红酒属不同类型,一个原料是粮食,一个原料是葡萄,做得好粮食酒,未必做得好葡萄酒;另一方面,白酒与葡萄酒分属不同酒文化,两种文化推崇与欣赏的东西有很大的差异,这样在做市场与营销的时候很难相互借力,所以,做白酒的扩展红酒产品线应该很难成功。
不过,她同时表示,如果是投资行为,不同的品牌,做不同的市场,那结果就另当别论了。
打开天窗说亮话
公开销售渠道助打假
茅台的珍贵除了在于自身的品质外,供不应求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一直以来,茅台的供不应求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根据茅台全年3.2万吨的产量估算,假如每瓶酒装1斤,那么茅台一年大概生产6400多万瓶,平均每天的产量是17万余瓶,显然这是个很小的供应量。因此坊间一直流传着“10瓶茅台9瓶假”的说法。
不过,茅台酒一直以来并没有公开其确切的销售渠道和供应量,这也让茅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然而,这一神秘的面纱有望揭开,据了解,日前茅台、五粮液和泸州老窖等8家国内主要白酒企业已签署自律宣言,共同承诺公开销售渠道、网点和供应量,并公开假冒产品产销商名单和案件查处情况。同时,8家企业表示,在宣言发布之日起60日内,向社会公开上述信息。
据了解,根据宣言规定,企业将确定1-2种品牌影响力强、销售数量大、经济效益好、市场占有率高和假冒行为集中的主导产品,作为先行公开的品牌,并根据生产经营情况变化,及时补充和完善。同时公开监督渠道,以企业官方网站、行业协会官方网站、政府食品生产和流通监管部门网站为主,充分利用社会公众媒体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监督。
李晓红则认为,茅台的打假路可能远没有那么容易。她认为,假酒泛滥是因为有经济上巨大的利益诱惑。在中国国内,这个“假冒”现象带来的危机真的是格外严重,首先是法律环境不够严密,让造假贩假者有许多可乘之机,惩罚的力度不足以形成威慑,所以假冒现象就变得日益猖獗,到处泛滥;其次,我们的文化环境对假冒的容忍与姑息,尤其是许多人都持一种理解与纵容的态度,购假者的需要与购买行为,让假冒现象屡禁不止,甚至成为灰色经济。最后,还有执法力量不足,地方保护等问题,让假冒成为一种类似癌症的社会毒瘤。在李晓红看来,茅台酒的“假冒”危机似乎更难治理,也许会采取一种无奈但堤外损失堤内补的策略,以更高的价格销售真的茅台。
茅台专卖店被爆年利至少两三百万
茅台每天赚2400万 批张提货单到手上百万
茅台盛世佳酿葡萄酒:代理环节30倍暴利
茅台直营店VS经销商:限价令越限越涨
重庆超市茅台五粮液零售价暂未变化
茅台生产成本不到百元 将继续申报奢侈品牌
茅台酒厂退休员工参与造假被判入狱7年
茅台价格10年涨幅远超房价和黄金
茅台推成龙酒价格飙至1680元 引发争议
茅台产销内幕:各级别用酒产自不同酒窖
茅台酒大跌背后:市场被区域高端品牌瓜分
东阿阿胶2年连续涨价5次 涨幅超过茅台
东阿阿胶两年连续涨价5次 涨幅超过茅台
茅台葡萄酒案二审开庭 最低赔偿150万
大连一些商场超市茅台五粮液尚未降价
茅台拟开直营店以平抑过大批零差价
53度飞天茅台价格松动 地方政府避嫌公酒消费
茅台被指贵而不奢:国内涨价海外销售欠佳
茅台旧时广告涉虚假宣传 护肝说法遭质疑
茅台被曝成本仅40元 渠道商坐享巨额利润
搜索更多: 茅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