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经理人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零售经理人 >> 商企动态 >> 零售商动态 >> 正文
李宁举步维艰“中国制造”走到末路?
http://www.redsh.com 2012-02-09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一切皆有可能”和 “JUSTDOIT”,一个是李宁的广告语,一个是耐克的广告语,是不是很像?没错,李宁运动品牌走到今天,完全就是靠这种模仿起家的。但是与耐克卖创意不一样的是,以李宁为首的中国运动品牌更多注重的是产品销售,是一味地互相抄袭与模仿,于是走到死胡同。

  李宁只是一个缩影,在上世纪90年代,各种各样的国产运动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一些成名的运动员,更是以自己的名字直接命名品牌,而一大批新锐力量,其前身就是沿海为国际体育品牌代工的企业,直接利用成熟的国外产品依葫芦画瓢。2003年,仅福建晋江一地运动品牌在中央电视台五套 “体育频道”打广告的就有四十余个。龙年伊始,冒进的国内运动品牌陷入危机,龙头老大李宁由于2011年净利润剧降50%,而不得不再次宣布大裁员,调整组织结构,降低人员成本。

  国内运动品牌的危机,影射出中国模仿式产品的危机。我们可以看一组简单的数据,安踏2010年的科研投入为1亿元人民币,李宁是2.5亿元人民币,已经是国内同行的顶级水平。但是,像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国际巨头产品生产是交给其它公司的,这些国际巨头最大的费用支出是科研和品牌推广。以耐克为例,其每年投入新产品科研的费用为销售收入的5-10%左右,按2010年其销售收入190亿美元匡算,这笔费用是15亿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近百亿,是李宁的40倍!

  李宁是中国企业界的一个缩影,越来越多的产品在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过程中,面临生死抉择。与世界500强企业科研投入为销售收入5-10%的比例相比,中国的创新型企业科研投入占销售收入比只有1.86%,国内其它大中型企业这个比例甚至不足1%。而在依靠廉价劳动力竞争的日子一去不复之后,科技创新将成为举足轻重的竞争力量。无奈的是,很多中国企业目光短浅,缺乏创新的企业要想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发展壮大,谈何容易。

  因此, “李宁现象”或许只是一个开始。

李宁或将提升品牌店折扣率至约21至20%

李宁精兵简政 国内运动品牌进入防守年

李宁再次宣布大裁员 员工福利将缩水

李宁准备大力发展法国市场

李宁引入7.5亿战略投资 对抗国际品牌

李宁获7.5亿战略投资资金 TPG等风投入股

安踏、李宁等运动品牌“抢食”童装蛋糕

李宁的分权与集权:业绩不佳引发的余震

匹克董事长许景南:超越李宁 挑战耐克

国内迷失 李宁“出海”胜算几何?

李宁匹克股价几腰斩 体育用品企业待突围

李宁海外尝试网购 品牌难被美国市场认可

李宁在美开展网售 公司重心仍在国内市场

李宁品牌在美国市场上挣扎

李宁在美国展开网上销售 称仍会专注内地

李宁:刹车还是该踩油门? 90后李宁定势VS定位

李宁年内第5名高管离职 本土运动品牌转型

李宁五位高管离职 前CEO称将有大动作

李宁品牌战略摇摆不定 莫名涨价致业绩大幅下滑

李宁再现人事变动 整个行业正经历转折

搜索更多: 李宁

来源:金融投资报  刘柯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