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达芬奇家居不服被罚133万元,将起诉上海工商局。”我一看就乐:暂不论达芬奇的相关失误是否完全属实,此种“针锋相对”微博叫阵,便是一则有趣案例。
依目前形势,大约有四种可能:
1.与“老规矩”不符,自来民不与官斗,老百姓和官员各有不适,《行政诉讼法》的出台前后一直有许多干部抵触情绪大,当下的地方法庭尽是调解指标,不乏“两面三刀”,你还怎么告官?
2.“移花接木计”,达芬奇从来没想赢官司,甚至未必真正起诉,只是以此姿态试探和转移公众注意力,或博得民主精英同情,普罗大众观望?
3,达芬奇有错,错不该全无企业公民尊严与权益,想要马赛克而不得,索性破罐破摔?
4. 双方微博喊话,振振有词,虽说使用新媒体是与时俱进,但若事关消费者及品牌官司,岂非挟舆情而企图影响法院立案及后续,亦于程序不妥?
在中国商界,有关部门是最多的:质检工商税务城管公安消防社区都能管到你公司及门店,可惜常常是“该严的不严、不该严的偏偏严的”,关键在企业地位及主管部门廉洁程度及彼此关系。三鹿奶粉公司重镇石家庄,畅销中国乡镇二三十年,为什么?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一些并不成熟的行业,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寻求依托,马虎大意,走捷径等尘嚣其上。
企业与政府“打情骂俏”,唯独忘了最重要的消费者。达芬奇即使有万般委屈,接到行政处罚书的第一反应仍该是自省,再次郑重向公众致歉并切实改正,绝非口口声声说不公。
说来也怪,在中国,企业与政府机构或官员间关系非常微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尤其房产业是其中典型。为什么有那么多企业会请政府离职官员出任顾问甚至实职,上至副部级、正厅级公务员,下至乡镇书记/副乡长?温州市就有曾任副市长/书记的吴敏一、金邦清等地方要员被民营企业高薪聘请,是这些干部能力出众、发挥余热,还是不过熟悉相关部门?
再问企业。不妨大胆假设:上次媒体曝光事件,对达芬奇家居的销售拉低未必持续至今更难说是否重创,因为那些喜欢贵的、洋派家居的客户未必认这些媒体,更不要说微博,看热闹最起劲的却是从不光顾消费的。就像一个经营服装店的朋友所说:几乎一模一样的衣服,马路两面的个性服饰店都卖,我这边一件卖500元被嫌弃,他们去那里花4000元拿了两件……想起来,他们很像是达芬奇家居这类品牌的忠实客群。这次“不服”,就是花枪,耍宝博取同情,门店商品继续卖,哄客户说“被曝的真相其实是……”
就欲诉部分的程序正确性而言,退十步看,多少商家门店保安搜顾客打小偷后不了了之?如此循环,可见仍是生态与心理预期的问题,具体问题另有本质逻辑,只是不说。
《达芬奇密码》是一本极聪明、深奥和有宗教情怀的书;而达芬奇家居则基本上属于很傻很天真的“高品味”人士,居家旅行纽约LV旗舰店这个也要那个也要全部打包之必备配套良品。
双方微博喊话这种事,失误企业“不服”待诉,处罚主办部门承诺依法应诉。严肃讲是有人哗众取宠、目无法纪,更视消费者如无物,调侃点说就是钱先生的比方:贵企躲在外国租界里搞政治活动。你们都在做相对次要、引人注目的事,这真是最糟糕、傲慢的应对方式,为中国新商业文明艰难进程又添注脚。 达芬奇与上海工商就133万打起“口水仗” 达芬奇家居不服被罚133万元 将提起诉讼 多地达芬奇门店重开张 价格坚挺仍否认造假 消费者维权未定 达芬奇或难翻身 上海3家达芬奇店照常营业 维权却陷僵局 达芬奇上海4店关停 消费者维权陷入僵局 达芬奇广州上海两店暂停营业 否认频现停业 达芬奇部分门店歇业 消费者或委托律师维权 达芬奇强硬应对峙广东卫视 称法庭上见 达芬奇翻案只因伤不起 双方都有失偏颇 广东卫视回应:“达芬奇报道”无任何问题 达芬奇称广东卫视欲和解 卫视称是栽赃诬陷 达芬奇家居“飙泪公关”变强势对峙 广东卫视回应达芬奇虚假报道指责:报道没问题 沉寂两月 达芬奇家具突发声明称遭诬陷 达芬奇家具再遭集体起诉 消费者索赔千万 达芬奇身份造假丑闻蔓延 洋供货商倒戈撇清关系 达芬奇身份造假 洋供货商倒戈撇清关系 达芬奇、澳优等事件看消费陷阱也“新潮” 达芬奇家居被意大利供应商彻底“抛弃” 搜索更多: 达芬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