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月饼券成了一种“虚拟经济”,它的流通过程成了一条灰色利益链。
天涯论坛上,网友“海富城”分析了月饼券的流通过程:公司以6折~7折的价格从厂家团购月饼票发给员工;员工以4折~6折的价格把月饼券卖给黄牛;黄牛把倒卖不掉的月饼券以4折~5折的价格卖回印券的厂家。月饼券转了一圈,厂家实际上却并未卖出一个实实在在的月饼,月饼票于是演变为一种“期货类的金融商品”。
厂家卖了一张自己印的“纸”,就可以赚取相当于券面面值2折的真金白银。
据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在2001年南京冠生园的“陈馅月饼”风波发生以后,国家严厉禁止使用陈馅,许多二三线的酒家不敢生产过多的月饼,担心卖不完导致积压损失。
而且月饼市场长期以来被一线厂家占据,二三线厂家生存越来越艰难,只好铤而走险,利用炒卖月饼劵从中牟利。
月饼的暴利
50元的成本300元的售价
在这条利益链中,厂家赚到了钱,黄牛也赚到了钱,不爱吃月饼的消费者把月饼券折现了,爱吃月饼的消费者以低于标价的价格买到了月饼,构造了一幅“多赢”的局面。从中似乎找不到真正的反对者,这条利益链看上去牢不可破。
而“天下没有免费的晚餐”,在业内人士看来,月饼券的“超印”实则损害了市场的正常运转,最后埋单的是消费者。他们并不讳言,目前市场上的月饼定价普遍虚高,“灰色利益链”在各个转手环节均有利可图的表象背后,实际上是由月饼高额的利润在支撑。
今年中秋节前,“今年月饼涨价约一成已成定局”的新闻传播极广,新闻来源是中国商业联合会,该会在节前一个多月发布报告称:“今年以来,月饼生产的相关原辅料普遍上涨,其中面粉上涨10%左右,白砂糖上涨30%左右,花生油上涨10%左右,豆类涨幅均超20%,包装材质、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相关成本涨幅也均超过10%。”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原料价格上扬并没有影响月饼行业可观的利润空间。
湛江某海鲜酒家的负责人黄经理向记者透露:“代工生产的月饼平均成本为25~30元/斤。小月饼按个计,2~3元一个,大月饼(特指一斤以上一个的月饼品种)按斤计,8~10元一斤。包装也要成本,铁盒一般6~7元一个,纸盒7~18元一个,最高档的包装盒30多元一个。”
以该酒家的两种月饼礼盒为例,某款高档月饼标价298元/盒,内含8个小月饼,月饼本身的成本是24元,加上包装成本,总成本约为50元。
另有一款三斤重的大月饼礼盒,标价368元,总成本也不超过50元。该酒家给出的团购价一般为标价的7折,同样暴利。
高额的利润让这个行业日趋拥挤。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生产月饼的企业有上万家,年产量超过25万吨,销售额超过150亿元,行业主要骨干企业和地方知名品牌企业年平均增速超过15%。
甚至非传统月饼生产企业也来分一杯羹——哈根达斯、星巴克、雀巢等洋企业如梦初醒般地积极进入月饼市场争夺中,它们意识到这块“一年一度”的巨大市场仍在连年扩大。
不少二三线酒家也来凑热闹。月饼的销售周期短,这些商家往往不设立自己的生产线,而是交由他人代工。
广州市场今年的月饼销量预计超过800万盒,超过去年700万盒的销量。业内对广州月饼市场的前景看好,预计明年广州的月饼销量或可超过1000万盒。
最大的需求
企事业单位的“大单”
媒体人“钱真多”说:“差不多十年前,每到九、十月份上班的时候路过采芝斋、九芝斋这样的杭州老牌糕点店,我总喜欢买一袋现烤的鲜肉月饼做早饭。我记得那时候是5毛钱一个,后来慢慢地1元、1.5元、2元地涨上去了,今年没去消费过采芝斋,家门口另一家新开的糕饼店已经涨到2.5元一个了。如果有月饼期货,那该多好呀。10年涨5倍,略输房价,稍逊黄金,但肯定跑赢了大多数理财产品。”
其实早在2004年,国家就开展过对“天价月饼”的整治,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节庆食品,月饼被附加的送礼需求却并未随之减弱,反倒有增无减。近年来,一线月饼生产品牌加紧采取团购、网购、电话预定的方式由明转暗销售天价月饼,而非主流、非传统生产月饼的二三线厂家则纷纷推出了自家品牌的定制月饼,并通过发放月饼劵牟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