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编者按: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的三家“燕之屋”加盟店,发现去退货的消费者寥寥无几。据店家介绍,很多消费者购买“血燕”都是用来送礼的,很难要回礼品进行退货。有媒体评论称:喧嚣的“毒血燕”事件再一次拷问着商家们的良心,但愿这种深层的拷问,可以沸腾起他们体内“道德的血液”。
哈市燕之屋“血燕”退货者寥寥
8月31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哈市保健路上的“燕之屋”加盟店,此时店里没有顾客。一名店员告诉记者,自从发生“血燕事件”后,店内就不再出售“血燕”,而且这段时间,店里非常冷清,几乎没人上门购买燕窝,但是并没有顾客前来退货。
当日下午,记者又来到哈市“燕之屋”爱建店。该店负责人告诉记者,8月中旬,“血燕事件”发生后,就开始有人询问如何办理退货。按照总部的要求,店里可为持购物票据的消费者办理退货,但最近几天,并没有人到店里办退“血燕”的手续。
该店负责人还说,大部分消费者购买“血燕”都是用来送礼的,现在,虽然很多人想要退货,但有的是已经送出的礼品无法要回,有的是手持“血燕”无票据。
“血燕”买家很纠结:退货怕丢人 不退怕害人
哈市市民程先生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诉说了自己的苦恼:“这几天我心里特别难受,以前总给朋友买 血燕 ,觉得既有营养又有面子,没想到 血燕 竟然被曝光,因其亚硝酸盐超标,长期食用可能会致癌 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那些朋友 ”
据程先生介绍,最近几年,他经常购买“血燕”。最初是从电视上了解到燕窝是一种很好的补品,后来,他在过年的时候给朋友选礼物,听销售人员介绍,燕窝的营养价值很高,用来送礼很体面。于是,他开始选择燕窝当礼物,尤其是“血燕”。“我都送了两年多了,多数送 血燕 ,朋友们收到后也挺高兴的,难得大家都喜欢!”程先生说。
这两天,程先生听说了“血燕事件”,“当时脑袋 嗡 的一下,别提多难受了。我赶紧上网查看,发现网上有很多关于 血燕 被曝光的消息,尤其是浙江工商部门抽检发现部分 血燕 亚硝酸盐超标、长期食用会增加患癌风险的消息。”程先生表示,这个消息让他十分纠结,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朋友,“我本来是好意,可到头来弄得像要害人似的,实在太苦恼了。”
程先生还表示,他本想把已经送出去的“血燕”要回来,去办理退货,可苦于没法跟朋友解释,实在太丢面子了;但如果不退、不解释,万一被朋友仍旧当补品食用了,后果不堪设想。他身边很多买过“血燕”的朋友也有同样的纠结,都不知该如何是好。
血燕:彻头彻尾的谎言
“天然红燕出产的概率非常之低,根本无法形成量产。”马来西亚砂拉越燕窝入出口商公会一位要求匿名的会员称,目前东南亚每年年产600吨左右屋燕,洞燕则只有数十吨,而洞燕中的红燕更是凤毛麟角,“一年能到几吨都算罕见。”而目前市面上大量出现的色泽均匀、通体赤红的“血燕”,更是毫无可能。
“亚硝酸盐超量的血燕,并不是那些天然洞燕,而是人工养殖的屋燕染色而成。”上述燕窝入出口商公会会员说。
据了解,经炒作后的“血燕”售价在中国内地比白燕高出10%~20%,在香港,一般也要高出5%~10%。“成本低、售价高,两者差价产生的空间,自然让业内对它青睐有加。”
同仁堂血燕下架
在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600085)(以下简称同仁堂股份)的老店门口挂着这样一副对联: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当整个行业爆出毒血燕的丑闻后,同仁堂这块招牌能否保全金身?
经记者走访得知,上海同仁堂的燕窝已经下架。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下架是公司通知自查,并不是燕窝有问题。记者致电该公司董秘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下架是因为接到国家工商总局的通知,属于企业自查,具体结果还未出来,一切等待国家工商总局的最终结论。
“毒血燕”拷问商家的良心
民无信不立,商无信不兴。谁都不能背弃“社会诚信”,否则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就失去了相互协调和发展的基础,整个社会系统也就失去了起码的道德规则。对于商家来说更是如此,如果作为市场主体的商家,眼里只有利益而无信义,只有贪婪而无道德,那这样的商家在侵害消费者的同时,也必将被淘汰出局。可以断言,像燕之屋、李宝赢堂这样销售“毒血燕”的商家以及其上游的供货商、制造商,必然声誉扫地,遭人唾弃。而如胡庆余堂国药号那样恪守商业道德的商家,将会赢得社会的尊重。胡庆余堂国药号2008年起就停止销售血燕。其药品销售原则是,顾客提出的任何问题,该店都必须能够做出回答。但对于血燕这种产品的颜色生成原因、来源及营养价值,他们无法做到这一点,所以决定不销售。搞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产品,绝不贸然卖给消费者食用,这种朴素的处世逻辑与商业操守,应该引起商家们的集体反思。
其实,需要反思的又岂止是“毒血燕”事件中商家呢?“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牛肉膏”、“毒花椒” 接二连三的食品问题下的商家们,难道就不该反思么?胡雪岩是中国近代商人的典范,高阳评价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指的就是从商的原则和底线。商家可以谋利,但不能不择手段,不能不讲信义,更不能泯灭良心。喧嚣的“毒血燕”事件再一次拷问着商家们的良心。但愿这种深层的拷问,可以沸腾起他们体内“道德的血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