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太平洋百货退出“商家必争之地”的北京商业零售业市场,引起了业界的极大关注。我认为最大的问题依然出现在资金链上。良好的现金流动比率和充裕的资金链对商业地产项目是至关重要的,正所谓“资金商家之重器”。
在技术层面上,太平洋百货此番北京闭店,暴露出了其在选址、业态定位和缺乏本土化运营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其自身的经营不善,致使其投资主体不得不收缩阵地,以求保持资金链的正常运转。
商业地产目前已成为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下一个黄金十年的主引擎。万科、绿城和金地等这些曾经力主作减法经营的企业,在当下住宅地产调控常态化和其市场空间倍受挤压的情况下,也不得不再次擎起商业地产这面大旗。
但是近来,“四线城市甚至县级市都在同时开发多个数十万体量的商业综合体项目,原本应持有经营的商业业态全部散售”等等这些与商业地产发展规律背道而驰的消息不绝于耳。纵观全国市场,商业地产呈现出了一哄而上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
我认为,问题的原因是目前商业地产在开发和运营等关键岗位的从业人员大都是由住宅地产“转制而来”,因此,缺乏具有较高专业水准的商业地产专业人才已经成为制约商业地产发展的最大瓶颈。正如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所说,现在制约商业地产发展和万达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核心不是资金、不是资源,而是人才。
一位国内著名商业地产企业总裁这样告诉我,商业地产的精英和单纯的住宅地产开发人才的培养和形成团队的过程是完全不同的,商业地产一是数量要求多,二是管理水平要求高,三是资源整合能力要求强。以理想的标准和从储备的角度来看,岗位人才恰当的比例应是企业内部培养与外部招聘为1:11的关系,这样的团队组合比较稳定,十分有利于企业和项目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个比例颠倒了过来内部要选拔11个,外部招聘只有一个。按照企业整体战略,公司规划在全国做100个商业广场,大概需要500个总经理,人才储备难度可见一斑。
因此,只有加强从业人才的职业继续教育和实战技能培训,强化商业地产行业资格认证制度体系,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与专业素质才是破解商业地产人才桎梏的唯一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