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上座率明显下降,与往日人声鼎沸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语。
红商网讯:连日来,餐饮行业风波不断,从肯德基的“豆浆门”,到川味“老油”问题;又从味千的“骨汤门”牵出了“不可阻挡”的海底捞。一时间,餐饮食品的调配制作屡遭质疑,餐饮企业的品牌亦在经受市场的拷问。
海底捞:勾兑骨汤打破“神话”
“今天你海底捞了吗?”不久前还被网友和消费者疯传“无所不能”的传奇海底捞,如今却被网络踩到了地板上。针对媒体的种种负面报道,海底捞公司8月22日发表声明,承认海底捞的百味骨头汤、柠檬水及酸梅汤系冲兑而成。
“我们没这样说过(汤是由骨头熬制而成),我们相关的百味骨汤怎么做的,在吧台那儿都可以看到说明。不是现在,很早以前都有,这些菜品是怎么烧的,都在那儿(说明书里)。”海底捞食品安全郑经理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一个餐饮企业,涉及的原材料上千,菜品上百,它不可能都贴在墙上。
众所周知,海底捞之所以能在火锅行业内遥遥领先,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服务理念。它的服务贴心、讲究细节;去过海底捞的人都知道,在海底捞,你会被当作“上帝”来照顾。可谁也没有想到,将口碑营销发挥到极致的海底捞,也没能躲过那一扇“门”。
有专家就表示,既然“勾兑”无害,为什么海底捞们依然对“勾兑”讳莫如深呢?细细想来,便不难明白,“勾兑”比不上“熬制”、“现榨”,说食物是“勾兑”的,无形中已降低了食物的品质和档次。而且,“勾兑食物”花费的人工成本低,价值相对就低,定价自然就应该比“熬制的”、“现榨的”要低一些才对。试想一下,有多少人能接受7毛钱的豆浆粉卖到7块钱?
虽说海底捞公司危机公关的速度可谓迅捷,其各家门店里依旧可以看到火爆的情景;但经过这一番折腾之后,海底捞头顶的光环将逊色不少,消费者的心态势必更加理性。或许此时此刻,海底捞公司的一些大佬们正感叹:都是汤料惹的祸。
味千:失去的是信任
号称用猪骨熬制的汤底其实是汤粉、汤料调制而成,每碗成本几毛钱。今年7月份,餐饮连锁企业味千拉面被媒体曝光其“猪骨汤”系调制而成,涉嫌虚假宣传。
针对媒体指责,味千悄然在官网删除与含钙量等营养数据有关的内容,并在回应媒体时引用了一份中国农业大学的鉴定报告。然而,农大的相关专家表示,当年检测的样品不代表汤底,发信指责味千偷换概念进行夸大宣传。
8月23日,身陷丑闻的味千在香港举行2011年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味千在“骨汤门”事件后餐厅销售大幅减少,九市生意冷落,其中上海生意额跌幅30%-35%为国内最高。针对目前的市场表现,味千负责人表示下半年会加大广告力度,通过软广告来恢复品牌形象及影响力。
味千之所以能在中国大陆市场受欢迎,很大程度在于公司决定将产品包装出猪骨汤、高营养等品牌概念。然而“骨汤门”却彻底撕碎了这一精心包装的品牌概念。急于重新赢得信任的味千在道歉声明中说,公司在诚信经营及社会责任承担方面存在不足,并保证今后广告不含有虚假、夸大的内容。
这道歉声明究竟能赢回多少顾客,尚且不得而知。但味千“骨汤门”所暴露已经不再是“食品安全”层面的良知探讨,中式餐饮连锁一直难以解决的标准化、异地扩张等管理难题才是如今诸多公司暴露出问题的根本原因。曾经风靡一时的中餐连锁,是否整个行业都面临一场危机?
事实上,危机事件发生后,公众相信的就是真相,无论公司如何澄清,公众因为不信任都不会采信,这个时候,重建信任比澄清事实要重要得多。危机管理专家对此表示,对于公众最基本的知情权,企业本来就有义务给予相应的说明,不能以此作托辞。
汤料勾兑只是冰山一角
尽管“勾兑门”对这几家餐饮企业来说似乎不算个大事,但从消费者角度看,其背后恐怕还藏着不少东西。首先,“勾兑门”反映出的很可能是又一个普遍的行业潜规则,海底捞肯定不会是“勾兑”名单上最后一个。从目前曝出的相关企业对员工的内部培训程序可以看出,企业内部大家都知道这事,就是防着不让消费者知道。由此可见,社会上对潜规则的喊打之声持续多年未衰,但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仍然层出不穷,足见这一战之艰巨,必须进行持久的监管。其次,“勾兑门”反映出一些企业所谓承担社会责任的承诺相当苍白和空虚,在一个趋利的环境下,企业的信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感往往会受到扭曲,这时候就需要整个社会的监督,包括法律的、行政的、舆论的,一个都不能缺。
事实上,“勾兑”已成了餐饮行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所以我们就看到这样的流程:媒体曝光――公众谴责――企业道歉――监管部门查看――回归平淡。频频出现“勾兑门”后,汹涌的舆论谴责并不对企业发展构成障碍。这一系列的“勾兑门”对消费者来说终归还是看了一场热闹。而正是消费者的容忍造成了企业的无所顾忌,因此,是否要一直当看客,也需要消费者认真思考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