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8月15日,上海医药公布了2011年中期业绩报告,实现净利润1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6%,这也是上海医药今年5月20日H股上市后,首份业绩报告。
在整个行业增速放缓、毛利下降的大背景下,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称,“基本符合市场预期的一份业绩报告。”
这也是6月份上海医药“内斗门”事件后公司高层首度公开面对媒体。吕明方称,中信医药在中报上业绩表现说明,“举报信”所反映的问题并不存在,目前相关高层也已经决定留任,所以上海医药改革、重组和发展都不会停顿。吕明方所指高层,即深陷“内斗门”的上药副总裁葛剑秋,在6月底就传出离职消息。
2011年5月,上海医药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实现“A+H”股上市,此前已对中信医药实施并购。但连续两封署名“竞争对手”与“上海医药内部员工”的举报信,投到上海国资委及上海纪委、上海发改委,称上海医药收购中信医药的PE过高,达到25倍,远高于当时行业内平均10的标准,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随后,调查组进驻,主导改革和并购事宜的副总裁葛剑秋提出辞职。
重启股权激励
“内斗门”阴影下,上海医药股价疲弱不振。自2010年11月创出26元的高价后,该股一直呈逐级下滑态势,今年5月以来更是出现急速下跌。昨日公布中报后,上海医药上涨1.17%,报收15.63元。
“事情已经过去了。应该说,这是大型国企在改革推进当中出现的正常问题。”吕明方确认,中信医药的收购操作规范,并且已经为公司带来收益,上半年净利润增长30%。而且此后公司竞争对手收购其他商业项目的PE也没有低于25的,收购的价格高低是市场的商业判断。“举报信所反映的国资流失问题是不存在的。”
上海医药全资收购的中信医药正式开始并表,并通过“百日整合计划”与上药实现资源对接。已经更名为上药科园的中信医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9.7亿元,同比增长47%。目前,上海医药正在以其为平台,启动上海医药北方投资平台建设,拓展华北地区分销网络。
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剑秋称,他决定将上年度超额分成薪酬的20%分配给自己部门的员工,10%捐赠工会困难职工。“这是我个人引咎之举,用我自己的方式承担领导责任。”
吕明方也告诉记者,超额业绩分红计划目前正在照常实施,同时,此前由于发行H股而耽搁的高管股权激励计划,也将重新启动。
按照原计划,新上药将在年报以后对高管实施超额利润分成奖励,高管也承诺将其中50%购买股票。但年报披露已5个多月之久该方案一直没有实施。
吕明方表示,公司目前正在与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协调,准备重新启动相关计划,预计今年年底形成新的股权激励方案。吕明方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上海医药有望进入国资“股权激励”的首批试点企业,会找到一种机制可以持续地激励国企(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的高管人员,内部考核如果达到了既定目标,就允许经营团队分享经营成果。
“我们希望能够尽快成行,但今年获批有难度,毕竟还需要国资委、证监会等部门的审批。”吕明方解释说。
工业并购启动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和医药市场环境错综复杂:国家发改委第27轮降价、各地基本药物招标及其带来的新一轮降价、医疗单位医保“双控”的全面施行、通货膨胀等引起的中药材及化学制药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对上药产品结构和经营模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分行业看,上海医药的药品制造、药品分销以及药品零售营业收入均实现增长,但受原料价格上涨影响,药品制造、药品分销业务的毛利率出现下降。
上海医药半年报显示,2011年上半年,上海医药的制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对于毛利略微下降的原因,上海医药总裁徐国雄认为,主要是产品原材料上涨所致。
“中药材和化学制药原料价格上涨,是整个行业的问题。”徐国雄指出,主要的大宗原材料价包括中药材的价格上涨,在行业整体毛利下滑的背景下,上海医药希望进行结构转型。希望通过并购欧美一些中型医药工业企业,提高创新药比例,提升抵御行业风险的能力。
半年报显示,上海医药发行H股募集的约160亿港币,已经使用约66亿港币落实收购中信医药100%股权和对控股子公司增资。抗生素业务收购目前还在进行中,2011年6月下旬已经收到财政部的正式批复,目前正在进行工商变更等相关手续。
“剩下还有大约60多亿港币,我们将主要用于工业项目的并购。”吕明方告诉记者,接下去对分销业务的并购将主要通过分销平台完成。今后集团总部将把并购的重点放在工业。“希望收购一家专利药物的制药企业,优先考虑海外企业。未来6到12个月内希望能完成一个标志性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