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资料,2007年,鄂武商拟建设“摩尔商业城”项目,总建筑面积为27.04万平方米,建设周期为3年,原本预计投资16.02亿元,实际需要25.51亿元。
资金缺口让鄂武商将目光再次瞄准资本市场,2010年4月,鄂武商公布了配股方案,以每10股配3股的方式向全体股东募集资金10.65亿元,投向“摩尔商业城”。
“摩尔商业城项目是一个城市综合体概念,包括商业、餐饮、娱乐等,位于武汉市最核心商圈,也是武汉最早、延续至今的黄金地段,光是地价就超过2000万元/亩,买地花了十几亿元。”鄂武商旗下某商场负责人透露,这个项目建成后,鄂武商在武汉商业百货领域的领先优势可以维持20年。
有业内人士说,银泰若能在配股前争夺控股权成功,固然一战而胜;若是失败,那么银泰系也获得了以低成本换取更多鄂武商A股份的机会——“鄂武商A的股权之争已经持续了5年多,‘银泰系’或许仍旧在放长线钓大鱼,即使不成功,也未必会有什么损失”。
三英战吕布?
再说停牌的事,“看到公告(重大事项停牌)后,我也认为武商联可能要实施三合一战略。”国泰君安商业百货行业研究员刘冰说,武商联当初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武汉国资委旗下三家百货类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同业竞争问题,当初承诺“三年内解决”,至今已5年有余。
“事情变得越来越热闹了”,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武商、中商、中百三者合一,共同对抗银泰系的举牌,“就像三英战吕布”。
对于武汉商业企业的前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整合是唯一途径,但整合久难推进,根本原因是三家公司的利益无法整合。
其一是高管难以安置。三家商业上市公司,都是公司管理层把公司从小做到大,对公司有较强的掌控力,管理思路深得员工赏识。三家整合后,高管如果安置不妥,极可能1+1+1小于3。
其次,三家公司发展势头良好,利益难以分配。特别是武汉中百,其超市发展战略一路顺风顺水,被称为资本市场的“白马股”,深得机构投资者青睐。鄂武商近年来改造和收购两步走,发展迅猛,盈利大增。难以确定由哪家公司为主来整合。
“再难,难得过友谊和百联吗?”上海某券商零售行业研究员认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会有利益冲突,这不应该是阻碍重组的关键因素。
也有武汉商业圈内人士曾表示,当地政府的意思是让企业自主经营,不再干预,然而,在上海、重庆等城市早已大张旗鼓推进国资重组时,如果武汉国资“袖手旁观”,又如何实现成立武商联时提出的“努力将武汉市三家商业龙头企业发展成为跻身于全国前三位的大型商业集团”目标呢?
上述人士表示,在武商联迟迟没有动静的情况下,当初的三年规划已付诸东流,而今又面临产业资本的虎视眈眈,武商联只有思变了,否则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银泰”前来挑战。
另外,三家公司6月底即将复牌,所剩时间不多。三合一方案需要商讨的细节繁琐,利益博弈复杂,能否在短时间内妥善处理取决于武汉市官方决策层的魄力和勇气。
鹿死谁手未可知
在对鄂武商A的控股权之争中,银泰系咄咄逼人在先,武汉国资系左支右绌、狼狈不堪。继而,武汉国资系以第一大股东的身份,停牌赢得时间,一举增持上市公司占比总股本5%股份,并乘胜追击,发起诉讼。
这一回合中,银泰系以1亿多元的代价增持的部分股份已遭冻结,无奈之下提请管辖权异议,为自己赢得时间。
然而,武汉国资系是否就已经胜券在握?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武汉国资系所持鄂武商A的股份已经接近30%的要约收购红线。届时,武汉国资系如果要对全体股东发起要约收购的话,代价可谓不菲。而银泰系势必不会轻易放手,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如今,武汉国资系浙银投违规增持为由,要求法院判决其将所持900多万股股份卖出,收益上缴给武商联,且目前所持的900多万股不享有表决权——恐怕索要收益事小,减少未来要约收购代价为真。
事实上,继武汉国资系在6月9日增持后,鄂武商A股价持续走低,3个交易日累计跌幅7.54%。以6月14日18.40元/股的收盘价计算,粗略估计武汉国资系的损失为6128.4943万元。
武汉大学一位知名的经济学教授说,从目前的情况看,即使法院判决浙江银泰购买股票违法,要求其卖出,银泰经济上也应该不会有太多的损失,最多是丧失了在上市公司的部分投票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