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不能以高于原定的折扣价收购
●有地盘,必然有其“规矩”,以及随之而来的“江湖恩怨”。
“黄牛”“小寸头”的一次冒险记忆似乎是佐证。在南京路、淮海路的一众“黄牛”中,“小寸头”身材不高,他不是本地人,来自湖北。干脆的性格常让“小寸头”吓走前来结账的本埠漂亮小姐,从而错失不少生意。
不过,他胜在勤奋。照圈内安排,一家商厦,从开门营业到最后打烊,常会有两三人轮流“值班”。这时,“小寸头”就像一只小蜜蜂,一大早就到商厦一楼蹲点,直至其他“同事”赶来,才去楼上。当然,他也会偶尔抱怨,“楼上不好,没人来买单,不如下面。”
如此兢兢业业,一为生意,更重要的是不能丢了自己的地盘。“因为你一旦走开,收银台前没人,其他‘黄牛’就会伺机进占。”
对此,“小寸头”有过亲身经历。两年前的2009年6月下旬,淮海路上一商场举行购物赠券活动,一个外来的“黄牛”以高于原本定好的折扣价向客户收购礼券,结果被打得内脏出血、胸骨骨折。因为,原先在这个商厦周围蹲点的“黄牛”认为,这“坏了规矩”,于是出手。后来,卢湾区检察院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对相关人士提起公诉。
“我没记得打过他,大家推推搡搡。谁知道伤这么重?”参与此事的“小寸头”嘀咕着是被人讹了。他说,再狠他们也不会出刀子,顶多是动拳头。
“小寸头”描述的“江湖规矩”在以往亦多有展现。在5月3日南京东路凶杀案发生地附近,5年前曾上演类似的“黄牛”争斗。最后,“小寸头”推荐了一个名字,“买卡,不妨找找他。”
这个名字,藏着什么?
等级:区分等级看“口碑”和“人缘”
●胖子说,有些人太年轻的,恐怕连“黄牛”也当不成。
准确地说,这个名字是一家“公司”。不少电子商务网站上有它的简介——主要经营化妆品批发、消费提购券等,但都没有“第三方认证”。
根据这些网页,同一家公司却得到了3个不同的联系方式。一一联系,一家无人应答,一是靠近淮海路商圈,另一家近徐家汇商圈。找到第二个地址后,对方直接否认了就是“小寸头”推荐的这家公司。当初的联系人干脆说,这活儿自己早不干了。
接通最后一个地址后,电话那头一个男声说了一句:见面谈!
“公司”在市中心一个高档楼盘里,两房两厅。主卧和厅被改造成一个办公室。一个胖子,腆着肚子,右手上一根金链子,坐在最里面那间,桌上摆3部手机,斯玛特、ok卡、加油卡等各种卡,还有一个微型读卡器。一有空,胖子会拿起一张“斯玛特”塞进读卡器,看看还剩多少余额,一一记录下来。
“怎么找到我的?”胖子边问边打手机,询问外面还有多少货,扣率多少,何时运来。说起5月3日那一场“黄牛”刺“黄牛”的凶杀案时,胖子拿出了一张昨天出版的晨报说:“今天报纸都登错了,不是‘小扁头’,而是‘大扁头’。我老早认识他们了。”
在“黄牛”江湖里,有着一些等级。区分等级的标准首先是“口碑”和“人缘”。因此在胖子看来,“阿龙”和“大扁头”为了争一个熟客,就弄成这样,不行,还不如上述的阿文。再高一些的是负责运货的“黄牛”,他要把从各处收来的购物卡和礼品券,送到老板这里。
“所以,你觉得,我是什么等级呢?”胖子呵呵一笑,问道。“有些人没进商场就被打出去,很塌台。”胖子说,不如先打打字,当学徒吧。
此时,一批新“货”运到了,黑色大包“哗”地打开,塞满了克莉斯汀券、ok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