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乳业也不甘示弱。其前期投资2.4亿的广东最大乳制品加工基地清远工厂已于2011年3月竣工,该项目于2009年10月18日破土动工,占地面积178.8亩。工厂配置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设备,日均产量200吨,全年产值达7亿。
蒙牛还在其官方网站称,“一直致力于推进优化乳业产业布局的建设”。去年上半年,在通辽市投资4亿元建设蒙牛现代牧场万头奶牛养殖基地项目,而后又在宁夏银川建设万头牧场及有机液奶工厂。截至目前,蒙牛已在全国各地建成40多个生产基地。
毋庸讳言,乳业巨头们产能竞相扩张的背后,是国内乳品行业最大规模的洗牌。
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乳业整顿和乳制品企业生产许可证重新审核结果,全国1176家乳制品企业中仅有643家通过了生产许可重新审核。审核通过率不足55%。
这其中,伊利、蒙牛、光明和三元前四大企业通过审核的子公司达到了190家左右,约占全部过关企业的30%。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此次被清理出局的数百家企业大致可腾出20%市场空间和近30%奶业资源,而这些被腾出的资源与市场份额,将趋向高度集中,大部分流入大企业的手中。”
新的审核标准提高了乳制品企业的准入门槛,增加了对乳制品企业必备生产设备、出厂检验设备的要求。按照新规,企业要按标准对乳制品包括三聚氰胺在内的所有指标进行出厂检验,未检验合格的不得出厂销售。
由“三聚氰胺”事件引发的这场中国乳业史上最严厉的清理工作结束后,乳业市场的“马太效应”正在显现,大型乳企的优势将得到加强,小型乳企将面临冲击、甚至消亡。
对此,王丁棉评价说,现阶段所发生的中国乳业市场格局变化,并不是由市场的直接内在原因引发的,而是由行政手段政策性的结果。
“这段时间乳品巨头们的扩张,很明显,一是抢占奶业资源,二是为今后发展储备产能。”谈及整顿对行业产生的影响时,王丁棉表示:“整顿使奶业资源和市场份额更多地流向大企业,寡头在加速形成,中国乳业格局将由此发生变化。”
冲刺200亿 光明乳业十二五目标
光明乳业的产能扩张还有基于集团层面“十二五”规划的考虑。据网易财经掌握的光明集团“十二五”规划内部文件,为实现光明集团千亿级全产业链的目标,到2015年,“力争培育形成2个规模上200亿元级的产业、3到5个规模上100亿元级的产业”。
对此,光明集团副总裁葛俊杰向记者表示:“现在光明集团,糖业、零售业、乳业基本已经破100亿”。其言下之意,五年后规模上200亿元级的产业将从糖业、零售业和乳业中产生。综合衡量之下,乳业无疑更有竞争力。
据光明乳业此前介绍,今年光明乳业的销售目标将从2010年的“100亿”提高至“超过110亿元”。
但光明乳业的瓶颈依然存在。一方面光明在华东的优势市场潜力已经有限,另一方面全国性扩张阻力很大。在华东市场之外,伊利、蒙牛优势更为明显。
在目前国内乳业市场格局中,曾经的乳业老大光明乳业还只是在巴氏奶市场占据领先,在全国市场、常温奶市场都落后于伊利和蒙牛。
从2011年开始,光明乳业的新阶段战略目标将由“聚焦乳业、发展新鲜、突破常温”,升级为“聚焦乳业、领先新鲜、做强常温、突破奶粉”。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曾对媒体表示,新鲜奶、常温奶和奶粉将是今后光明乳业的三大支柱产品。
资深乳业分析师汤志庆认为,光明之前的增长带有一定的补偿性质,主要来自光明此前缺位的常温奶领域,而补偿性增长结束之后,很有可能遭遇一个增长瓶颈。“光明目前有两个缺陷,一方面全国性广告量不足,另一方面县级市、乡镇等下级网络力量不强。”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乳业在新西兰已基本完成布局。2010年光明成功以3.82亿元价格购入新西兰乳业公司Synlait Milk Limited 51%股份,准备挺进高端奶粉市场,并为搭建海外融资平台奠定了基础。
“光明乳业以收购新西兰奶粉公司为契机实现奶粉业务突破,中高档婴幼奶粉业务于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仍是乳制品行业毛利率最高的品种之一。”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刘都指出。
在王丁棉看来,光明扩产还有来自股权激励刺激的业绩驱动。按照此前光明乳业的股权激励计划,解锁条件要求光明乳业必须满足2010年、2011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不低于94.80亿和113.76亿,而2013年营业总收入不低于158.42亿。
“今明两年是光明乳业的关键年,肯定要加大投资和扩展市场。加大投资主要保证奶源,市场扩展主要是实现销售总额。”王丁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