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业看“钱”景进退
不过,在蒙牛、伊利等大企业的竞争压力下,如何保住并扩大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是一个问题。刘亚男透露,石家庄市大部分中小乳企在三鹿事件后都转行做食品加工业了,目前还继续生产乳制品的十多家企业大多也选择与大企业合作。而这些退出企业之前拥有的市场份额,会很快被大企业所填补。
3月3日,盛国兴还在为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奔波,但他并不愿谈及一旦审核通不过他将怎么办。
而李飞说,他所接触到的那些没通过的企业,或者是不愿意继续生产的企业,一般年产能只有几吨,车间也只有一两百平方米,退出时,都会把设备当废品卖掉,“没有别的企业愿意接手的。”
至于当前三部委联合推行的清理工作,提高乳制品门槛的举措是否能切实保障乳制品安全,刘亚男认为,这只是技术性保障措施,不能保证以后都不会出问题,但至少提高了门槛,对已知、可控的风险加大了管理;而淘汰了一批落后的企业,也增加了企业的违法成本。
据悉,依据《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2009年修订)》相关规定,通过此次审批的企业,必须具有稳定可控的奶源基地,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强。其中,现有净资产不得低于拟建乳制品项目所需资本金的2倍,总资产不得低于拟建项目所需总投资的3倍,资产负债率不得高于70%,并须连续3年盈利。
大企业亟须重塑形象
国家加大对乳制品企业的审核,淘汰一批小企业的举措,无疑是大企业乐于见到的,因为小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总归会让大企业填补的。据悉,蒙牛、伊利等大企业已基本通过了审核。已通过审核的飞鹤乳业负责人也称:“顺利通过毫无悬念。”
不过,在小企业面临生死大考之际,大企业需要面对的则是如何恢复消费者对国产乳品的信心。有媒体报道称,在一次调查中,有七成消费者仍不愿意购买国产奶粉,这不禁让国产乳业颇显尴尬。
3月1日,雅士利国际控股副总裁吴迪年、飞鹤乳业副总裁兼生产事业部总经理肖光辉、摇篮乳业生产副总李铁红作为大企业的代表,抱团面对媒体以证明其清白。
吴迪年称,重新审核乳制品生产许可证,实施新的行业标准,可以通过行业洗牌,淘汰一些不规范的小企业,让国产奶粉制造业变干净;另一方面,这也可以提升国产奶粉品牌的集中度。而当前国产大型奶粉企业所处的境地,“实际上是处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容不得一点儿差错的状态。”
对于这些被淘汰的产能如何利用,吴迪年表示,国内的大型企业,从奶源到生产管理,是不需要整合这些不规范的小企业资源的。
李铁红也称,当前的产能是足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并不需要通过购买这些小企业的设备增加产能。但在淘汰这一批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在对奶源的整合上,会更加容易。
不过,肖光辉则认为,大企业其实是有重组小企业的需求的,但这些小企业并不是落后的企业。“但是现在看,真正能兼并重组的企业应该说微乎其微,非常少,之所以它被淘汰,就是它和这个标准差距太大,重组起来比较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