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是追求单店的盈利水平,还是坚持对规模化利益的不断追求?此前,对于中国的不少家电连锁企业而言,这还是一个难以抉择的选题。
日前,随着百思买电器正式宣布退出中国市场,转而对全资并购企业五星电器未来发展的大力支持,意味着在经历了百思买5年多的不成功坚守,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曾经的“鹏润电器”试验后,追求规模化利益仍是众多中国家电零售企业的发展方向。
连日来,“百思买自有品牌退出中国”一事迅速在国内家电零售市场上掀起阵阵热议。
多位国内家电零售企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百思买退出并不意外,5年只开9家店,我们都不清楚是什么力量支撑百思买在中国存活这么多年。”
“商业模式”成为当前家电零售企业能在中国市场走多远的“发展命门”。此前,国美电器黄光裕与陈晓之争的导火索正是商业模式。黄光裕坚持认为国美应继续跑马圈地,实现更大规模下的收益。陈晓则表示要转变国美增长方式,通过关店、提升单店业绩实现企业的盈利。
反思:百思买入乡不随俗
日前,针对百思买退出一事,其亚太区总裁唐思杰首度开腔回应,并直击问题根源,“关闭所有自有品牌门店,是因为在调查后发现,百思买的运营模式确实不适合中国市场。”
五星电器新任CEO王健则补充到,“百思买的模式是高成本,需要高销售和高毛利的支持,就目前中国市场而言,有点超前了。即便在上海,也有不少用户是价格敏感型的。”
当前,国内家电零售业主要存在两种模式:一是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规模化扩张,全国性跑马圈地,多头赚取利润。卖场各门店的租金、装修费以及产品日常销售,均是通过各种手段向上游供货商索取,除了赚取产品零售差价,大部分利润来自于上游供应商的促销费等名目的支持费用。二是以百思买、山田电机、鹏润电器、顺电为代表,完全自营,以产品为中心、自行销售、自行装修门店等,利润只来自于产品销售差价。
此前,记者在对国美、苏宁以及百思买的门店走访后了解到,百思买不仅没有厂家派驻促销员,连促销赠品都是自行采购,产品陈列也是以品类和尺寸为标准,而不是以品牌为单位,但国内家电卖场的上述资源均由厂家承担,产品均是以品牌专区形式出现。
多年前,国美创始人黄光裕选择在沈阳,以鹏润电器的名义开始对新的家电零售模式进行试水,此后鹏润电器的门店也在北京落地,不过短短两年却悄然退市。去年底,与百思买模式类似的日本山田电机,仍然是选择沈阳开出了其海外第一家连锁店。
一家浙江家电连锁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鹏润的消失,百思买的退出,说明了这种模式很难在中国市场落地生根。山田电机的进入,也只是对中国市场试水,但前两家企业的失败案例则会告诉山田电机,到中国一定要入乡随俗。”
退出中国市场的百思买,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记者了解到,在经历了自有品牌和商业模式的失败后,百思买选择加码五星电器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连锁平台,以支持其开设50家门店的规模化扩张,抢食“中国家电零售市场”这块蛋糕。
意外:中国模式不健康
不过,百思买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其商业模式的失败,对于中国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而言,必须要保持对新兴商业模式的敏感,不能躺在过去的成绩簿上做梦。
中国家电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告诉记者,“百思买并没有失败,只是在不成熟的环境中,陷入‘将事情做对和做对的事情’的困局中。当前,苏宁等家电连锁企业通过规模化扩张,强压上游供应商获得丰厚利润回报的模式是违背商业规律的,其未来的发展一定会遭遇市场、同行、产品供应商以及商业法律的不断挑战。”
据了解,百思买在进入中国市场犯了简单的理性思维的错误,过分注重了行业市场数据的分析、对比。一旦通过数据发现企业的单一门店是亏损的,就会放慢脚步。5年前,不仅百思买的自有门店未能突破10家、走向全国,就连五星电器在全国的开店速度也受到限制,被外界质疑为“发展停滞”。
对此,洪仕斌则指出,“对于百思买这样的外资企业,一遇到亏损就放慢脚步很正常,认为自己不能在亏损的情况下还要再开很多店,更看不懂中国的同行们尽管有很多门店亏损却还要加大开店数量和规模。中国有句古语叫‘墙内损失墙外补’,虽然企业的单店经营业绩亏损,却可以通过规模建立向上游企业博弈的筹码,关键是企业并非简单依靠商品销售赚钱。”
此前,苏宁副董事长孙卫民告诉记者,“未来全国拥有1万家像苏宁、国美这样的连锁门店都不多。”目前,苏宁、国美两家企业的门店数量均已突破1000家,并计划于未来5年内向2000家快速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