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2月22日,百思买正式宣布关闭在上海、苏州、杭州和北京的9家门店,但同时百思买也宣布,将积极扩张旗下100%控股的五星电器品牌。突如其来的“关闭风暴”,可谓有人欢笑有人愁:
“没有规模,只能努力提升单店销售利润。因此,无论是走中高端也好,还是推自有品牌也好,百思买都试图在目前的规模劣势下突围。但整体业绩与竞争对手相差太远,开更多的店,始终是百思买不敢承认的终极梦想”!——这只是国内众多媒体与业内专家,早在两年前,质疑百思买在中国举动的冰山一角。
而这两年前的质疑,现今已经成为了事实。就在昨日,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零售商百思买,宣布关闭在中国内地的9家门店和其在上海的中国零售总部。
一直以来,百思买在中国发展的缓慢与力量的薄弱,不仅被媒体反复提及,也成为竞争对手不屑一顾的理由。苏宁电器原总裁孙为民就曾表示:“他们还没有时间考虑百思买,因为对方在中国的门店数量太少,只不过是小猫”。国美集团副总裁孙一丁也曾经认为:“百思买只是从形式上移植了北美的运营模式,但限于门店数量与区域布局,他们根本无法与国美抗衡”。
事实证明这种观点并非妄言,从百思买进军中国第一天起,直至今日,百思买在中国的门店数量才达到9家。并且,百思买的中国开店境况一直处于“难产”状态。而这些数字与发生的一波三折的事情,就是让业内普遍质疑百思买的理由,也导致了百思买错过了在中国快速发展的黄金时间,这也是百思买遭遇“中国式溃败”的直接诱因。
众所周知,家电零售行业拥有两大价值取向:一是快速扩张求规模,规模不仅降低采购、运营等成本,最终产生利润;二是做精单店求利润,以及做深产品求空间。
而百思买选择的是后者。但由于百思买扩张速度太慢,门店数量太少,在购销规模上很难与已经具备庞大门店的苏宁、国美竞争。因为已经具备了规模优势的苏宁和国美,现今,通过品类延伸、门店开拓和定制包销来提升毛利率,显然比百思买单纯从产品中,干挤毛利要容易得多。况且,不具备规模优势的百思买,对于家电供应商而言如同鸡肋。毕竟规模太小的话,单店销售利润再高也是白搭,整体业绩与竞争对手相差太远,所以肯定不具备竞争优势,这也是百思买遭遇“中国式溃败”又一诱因。
近些年,外资家电企业与外资家电连锁,频频遭遇“中国式溃败”,这就不得不令外资品牌家电企业,在针对中国市场有一个全新考虑,其背后的原因,难道就真是一句“水土不服”的定论吗?还是这些外资品牌家电企业,过分注重以往经验管理,并且用以往的经验,强加于一个不同环境的中国市场,才促使企业走向失败的困境。经验只是一种“经历”,不是企业经营的通用法宝,因为每个市场都有每个市场的特性。特别是现今全球市场看中国,中国是全球经济的“发动机”,所以外资家电品牌要赢得中国市场,就更要注重中国市场的了解,结合中国市场的特性匹配战略规划,只有这样,才能长远立足于中国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