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商报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报 >> 动态 >> 开发商动态 >> 正文

  红商网讯:2010年最后一天,SOHO中国官方微博发出喜讯:“上海2010年商品房销售排行榜出炉,SOHO东海广场以38.16亿元的销售额获上海房地产项目总销售额排名和写字楼销售额排名双料冠军;而前一日晚间,SOHO中国刚刚宣布以11.55亿元收购位于北京中关村核心区的中冠大厦。

  北京和上海的“双城记”似乎正在夯实脚步。然而,一派丰收景象之下,SOHO中国依旧难掩多名管理人员先后离职的尴尬;而人事变局的背后,SOHO中国的发展之虞突显。

  股权激励留人

  2010年12月28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为鼓励和吸引人才,将以全体员工为对象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激励股份占公司总股本不到5%。公告显示,SOHO中国已发行股本为51.88亿股,本次激励股份预计为2.59亿股,实施时间为3年。同时,SOHO中国可不时酌情挑选任何雇员参与该计划,但是个人所获最高激励股权不超过2590万股。

  在去年9月份,SOHO中国也曾经推出一份涉资近1000万港元的股权激励方案。其全资附属公司Charm Beat International Limited于9月14日在市场上收购公司221万股股份,总购买价为996.03万港元,作为设立雇员股权激励计划用途。

  巧合的是,两次股权激励计划的发布,都值SOHO中国关键人事发生变动之际。

  2009年9月,主管SOHO中国销售业务和人力资源的运营总裁(COO)兼执行董事苏鑫因个人创业需求离职。

  而2010年以来,SOHO中国的人事变动更加频繁。5月份,原执行董事兼财务总裁王少剑辞职,直到12月24日,SOHO中国才宣布任命财务总监唐正茂为执行董事和财务总裁。而后,原销售副总监张祖邦、原公司秘书魏伟峰也相继离开。最受业界关注的,莫过于年末SOHO中国副总裁许洋的离职。

  SOHO中国并未公布管理人员离职的原因。许洋在微博上表示,自己“离开SOHO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退出地产江湖,安静地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其与新浪连线的过程中则透露,将进军媒体产业。

  员工的离职在近几个月的SOHO中国并非个别现象。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在2010年11月22日给全体员工写的一封信中透露,SOHO中国在过去几个月间经历了十几年来最大的调整和改革,“这次调整中有一部分老同事离开了公司”。而上述几位管理人员的离开是否与此次调整有关,截至截稿时,SOHO中国仍然未作回复。

  发展模式饱受质疑

  面对人员流失的敏感问题,潘石屹和张欣夫妇亦未透任何口风,同SOHO中国的官方微博一样,其“宣传阵地”均是一派节日丰收气象。

  2010年,住宅市场遭遇宏观调控重重打压,商业地产得以独善其身。SOHO中国在2010年9月份就已经提前完成180亿元的销售任务。直至2010年11月15日,SOHO中国在2010年的销售额达230亿元,较2009年全年合同销售金额的137亿元超出68%。

  而其京沪两地各占营业额50%的布局也正在逐步实现。从2009年8月至今,SOHO中国通过收购、竞拍等方式获得上海核心区4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75亿元。在2010年12月29日,上海SOHO东海广场最高层,被来自安徽的商人以1.21亿元整体拍下后,该项目的销售率更是达到90%,接近 100%的出租率,SOHO中国微博中称,这标志着公司在上海的首战告捷。

  房子卖得好,潘石屹也底气十足地在其10月份写给公司销售人员的一封信中宣布,“粗略估计,在未来几年,SOHO中国可销售物业的金额达到500亿元人民币,按1%计算税后的佣金,在未来几年将有5亿元佣金发放给销售员。”

  潘石屹为员工画下的这张大饼,未能解除SOHO中国“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一直存在的争议。

  “在核心城市交通便利的繁华地段开发高端商业物业”、“同时保持手上有足够三年销售的项目”,一直是SOHO中国的标签动作。这意味着,SOHO中国需要时刻同“核心城市繁华地段土地不断减少”的现实抗衡,从而提防断顿之虞。

2页 [1] [2] 下一页 

来源:时代周报  张睿 责编:寄瑶

【郑重声明】此文不代表红商网商报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本网站有部分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相关阅读
·SOHO中国的“出京城记” 2010年11月17日
·潘石屹:SOHO中国京沪地产业务将各占50% 2010年11月05日
·商业地产受追捧 银河SOHO一天卖出27.7亿 2010年11月05日
·探索中国商业地产模式 SOHO中国谨慎转型 2010年10月31日
搜索更多: SO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