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街网讯:不听从任何一方的情绪之言,我们以上市公司的公司公告内容或公开言论为准。
1、2008年11月18日,国美电器宣布临时停牌,港交所的公告内容是:“黄光裕和财务总监周亚飞已于周一(17日)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
2、贝恩准备增持并重仓介入国美的时间,是2009年。
据国美2008年度的财报显示,当时国美的速动资产(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等)共计130亿元;其所持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30亿元,不及2007年的一半,比苏宁少70亿元。
2008年9月,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市场现金几乎枯竭。如果当时收购国美,也是最低价位,市场价只有1港元多一点,显然国美的资产更值钱,具备远高于股价所能体现的价值。
贝恩的主要业务,主要是帮助国美改善速动资产状况,内地的说法,是改善财务状况。
当时国美电器财务,相当麻烦(国美此前,在2007年5月,发行过46亿元可转换债,这笔债券转股价为4.96港元,于2014年到期,但持有人可于2010年5月,提前要求国美赎回)。
贝恩介入后,短期就要面临债券(赎回)压力。
在这里,当时的董事会,很不容易,也只能由董事会决策(是否出售国美的部分股权)。
3、贝恩举牌之后,国美电器(00493)按规定停牌,收盘价为1.12港元,不过,当时市场跌到面目全非的赌票,遍地都是,不止国美一家如此(花旗银行,也跌到1美元附近,一度跌穿1美元)。
4、2009年4月6日,经黄光裕同意,国美电器曾公告,债务重组的人选,分别是贝恩资本、华平基金、KKR,其中,以贝恩的规模最大。
5、国美当时的方案,本来就是要求增发20%的新股,以解决资金问题。
华平基金(国美重要股东之一)准备增持国美电器股份(此前,华平是在2006年2月通过认购国美发行的1.25亿美元可转债及2500万美元认股权证的形式入股国美,最高曾持有国美约9.71%的股权。)2008年年底,华平实际持有国美的股票比率,低于5%。
6、除贝恩等三家机构之外,国美曾经披露,也联系过其他机构(如弘毅投资和中信资本)。由于当时的市况极度低迷,很多本来会是潜在的买方机构,最后知难而退,由此也令贝恩的机会大增。
7、现在大家知道的是,贝恩当时向国美递交方案,具体内容,隐含着“保证黄氏家族的控股地位”,并以“贝恩不会绝对控股国美”的前提。贝恩以此,才有可能谈成最后的合约。
贝恩接手之后(由贝恩包销),贝恩最多的持股比例,大约将会增至14.6%,全部投资额,增至23.52亿元(2009年6月)。
8、如果计入小部分不知何故不供股的小股东的股权由贝恩包销,市场当时估计,贝恩最多可持有16%股权,仍然只是第二大股东。不过,对于贝恩来说,风险很大。这从当时的“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到贝恩的小心之处——贝恩(竺稼)事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们其实最关注的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的注资是否能解决国美的资金需求;第二,我们入股之后对于公司是否有足够的影响力。”
9、2009年6月22日,国美电器宣布,与贝恩投资达成投资协议,贝恩以18.04亿元认购国美的可换股债券,可兑换16.28亿股,均价约为1.11港元。
当然,这批股票,有12个月的禁售期。该笔交易,涉及可换股债券(集资18.04亿港元)及供股(现有股东100股供18股,集资15.43亿港元),贝恩包销,即最少会投资18.04亿元于国美,可换股债券行使后持16.28亿股,占扩大后股本9.8%;如果原有股东全部不行使供股权,贝恩全数包销后持股比例将增至23.5%,投资额也增至33.47亿元(扣除费用后,国美实收资金32.36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