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街网讯:昨日,蒙牛乳业于香港公布上半年业绩,至此四大乳业上市公司半年报悉数出齐。上半年,伊利、蒙牛、光明、三元四大上市乳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超过347亿元,比去年同期的297亿元增长17%。不过,不断刷新纪录的原奶收购价,吞噬着企业利润,着力推广高价产品成为企业“隐性涨价”最佳方式。
净利润方面,蒙牛较去年同期小幅下滑6.5%至6.2亿元;三元仍旧亏损,金额超过5000万元;伊利与光明则实现了35%左右的年度增长。
原奶价格创新高 企业叫苦
乳业企业在半年报中,无一例外地陈述了成本上涨压力。伊利在报告中表示,原料奶、白糖等价格持续上涨带来了巨大成本压力;光明称,受201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及部分地区恶劣天气的影响,奶源紧张凸显,奶源价格也逐步提升,乳制品毛利率略有下降。
以伊利的液体乳为例,营业收入比去年增加28.9%,营业成本却增加38.5%。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高级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对网易财经表示,“目前全国原奶收购均价在每公斤2.9元以上。其中,规模化牧场的原奶价格在每公斤3.3-3.5元之间,三聚氰胺危机之前,原奶也从没有达到过这么高的价格,最高时不过每公斤3.1-3.2元。”
2009年上半年,原奶价格一路下跌,直到七八月份开始上涨。本轮上涨趋势已经持续一年,且至今并无停止趋势。另外一个因素也加剧了原料成本——企业为保障安全,更倾向于减少从散户奶农手中收奶,更多收购规模化牧场的原奶。目前,散户奶农的原奶价格在每公斤2.4-2.5元,比规模化牧场低1元左右,这也加剧了原料成本涨幅。
狂推高价乳品实现“隐性涨价”
上半年,蒙牛、伊利等企业都曾对外承诺不涨价,而在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隐形涨价”成为企业的不二选择,被标榜“高技术含量”、“功能性产品”的新品成为最好工具。
陈连芳认为,成本上涨情况下,产品价格不调整是不可能的。“上半年有些产品直接涨价了,有的是隐性涨价——不再做优惠赠送;包装内含量减少了;把高价奶品的比例提高,都能达到目的。”陈连芳分析。
蒙牛就在半年报中明确表示,虽然原辅料价格上升,但透过提升高端功能性产品的比例、积极优化产品组合等,有效抵销了原奶价格上涨的影响,保持整体毛利率稳定在26.2%的水平。在去年上半年原奶价格低位运行时,蒙牛的毛利率是26.7%。
目前,蒙牛旗下高端产品包括特仑苏、新养道、冠益乳等,“高端乳制品研发”已经成为蒙牛既定策略之一。同期,伊利的营养舒化奶、畅轻等高附加值产品也已经占据其整个产品线的40%。三元高端产品销售收入,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
新一轮海外市场试水序幕开启
2009年,刚刚走出低谷的乳业企业,纷纷在各地上马新项目,希望抓住行业洗牌的机遇;2010年,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海外,试图借国外低廉、优质的奶源和技术回攻国内市场。
上个月,光明乳业宣布将以3.82亿元价格购入一新西兰乳业公司。这次资金规模并不大的收购,可以为光明进入高端婴儿奶粉市场提供良好的切入点和生产基地;建立供应稳定、质量优良的原料供应基地。
陈连芳说:“和国内乳品市场相比,国外市场是相当成熟的,利润率很低。早年三元在澳大利亚收购过牧场,但经营欠佳就转让了。但现在的确是企业海外扩张的最好机会,利用国外的资源、技术,把低成本的产品卖进国内市场。如果过几年国内乳业企业都发展起来,再走出去就没多大价值了。”
有类似想法的还有蒙牛,上半年蒙牛与益生菌种巨头丹尼斯克集团合作建立的海外工作站(巴黎)成立,成立该工作站的目的就是整合海外技术资源,降低其基础研究成本。
来源:网易 谷裕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