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现在,“江湖”上已经有了渝字号百货的一席之地,更应该去国内市场扩张,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可是,重庆真的具备了这样的条件?
区域商贸中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么多年了,重庆还是有不少人跑到成都去买奢侈品。”这是一位美美百货供应商的心声。
让他烦恼的是,成都曾拥有仁和春天、美美力诚、西武三大高端百货商场,而重庆多年来只有美美一家。“缺乏竞争的市场环境,其实并不能帮助企业成长。”而在软环境的营造上,重庆的高端百货也棋差一着。他回忆,在成都一些高端百货卖场,当消费者的消费额达到一定数量,就能享受高尔夫球赛、机场贵宾厅等“产业链”式的服务,“这个方面,重庆几乎还没起步。”再比如,顾客买奢侈品,更多的是买一种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商场就应该花更多资源,用于维护顾客及公司形象的树立上,而不是用频繁的打折促销来吸引消费者,“那样的话,客人不会增加,只会让自己掉价。”
这样的毛病并不只是美美才有,而是重庆百货商场们的通病。
烈日当空,8月的解放碑俨然一个巨大的工地:金鹰广场已被施工雨布遮挡封闭,商业大厦外墙搭建着钢架,对面的美美百货也正关门装修。渝中区委常委、解放碑商圈管委会主任章琳掩饰不住兴奋,一一细数着描述出不久后解放碑将入驻的品牌,“很多国际一线的奢侈品牌已经与我们商圈签订了入驻协议。今年底到明年初,三大商场装修完毕后,解放碑就涅槃了。”
江对面的南岸也没有闲着。
今年5月,英国世邦威尼斯集团与喜来登酒店签约,由前者引入一批奢侈品牌的旗舰店至南滨路。而LV集团对南滨路产生浓厚兴趣的传闻也越传越广。
路怎么走,似乎大家都没有想好。但各个商圈热衷的提档升级风潮,却加重了同质化竞争的毛病。
在新一轮的商圈改造中,这个病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变得更突出。“江北商圈有了一个大品牌,解放碑商圈也一定要去引进来,不然面子上就绷不住。”业内人士认为,尽管每个商圈都号称有自己的特色,但在吸引客源时,却把希望寄托在规模、档次、和品牌上。
“重庆商圈发展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竞争有余、错位不足。”杜小春表示,重庆城区特殊的组团格局,对商业人流形成一定的“阻隔效应”,区域内商圈辐射十分有限。只有主次商圈合理搭配,业态互补,才能满足适应市民的消费习惯。通常,居民一般喜欢就近购物,但各个商圈却不满足于只吸引本区的消费者,都想做成大型商圈,吸引其他组团的消费者,“于是各个商圈便开始变得相似甚至雷同。”
现在,在解放碑、江北、沙坪坝等传统的五大商圈之外,大渡口正在打造“主城第六商圈”,新的商业中心初露端倪。更远的渝北两路,则响亮的提出“渝北解放碑”的概念。这样算下来,重庆就有了7个商圈,比成都多出将近一倍。可是让人觉得困惑的是,这7处商圈的定位、业态都大同小异。
“提档升级是必要的,但不要都是朝一个方向发展。解放碑引入了几个奢侈品,其他地方也一窝蜂地跟上,甚至不惜拿出过分优惠的政策甚至是招商佣金。重庆商圈的升级,更可以在错位发展上做文章,形成自己的特色。”杜小春建议道。
更重要的,商圈需要一个良好的软环境。市规划局的专家说,现在的市民购物已经不是简单的买东西,逐渐开始挑剔商业街的交通是否便捷、公共配套设施是否完善舒适等等。一个商圈应该有至少5种业态:酒店业,为外地的购物者提供住宿服务;大型商业卖场,引导建立功能较为齐全的立体式、层次化的市中心商业区,并积极发展高端百货业,着力改造提升小店面、小商铺等传统营销业态,形成了以连锁超市,便利店和中小商场为主的购物等商业业态。此外还有,休闲娱乐业、高档餐饮业和楼宇经济,这些业态将在很大程度提升商业街的人气。“所以,是不是有一个舒服的软环境,将是现在各大商圈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能不能留住人气的关键问题。”
或许,当重庆的商贸规划更趋完善时,重庆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会更加坚实。那时,一个崭新的区域商贸中心将屹立在长江上游。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来源:重庆日报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