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摆脱“千店一面”的市场格局,细分顾客群、错位经营,专门面向女性消费者的女子百货在京亮相,所售均为女性商品,但营销彻底服务于女性。从销售、收银到礼宾、保安,所有岗位都是男性工作人员,着装也要求具备潮流元素,并能为商品选购提供参考意见。
在女子百货内,一名男性销售人员整理销售的丝袜等女性商品
联街网讯:为摆脱“千店一面”的市场格局,零售商开始尝试精准营销以及相应服务。近日,新世界百货专门面向女性消费者开出的女子百货在北京亮相。
5月17日,记者在新世界女子百货看到,从一层的鞋帽、饰品和化妆品,到二层、三层的服装,商场销售的都是女性商品,但从销售、收银到礼宾、保安,所有岗位都是男性,连商场广播都是男中音。其着装及仪表标准也有别于传统百货的男营业员,全部要戴耳钉、染头发。员工工服要具备潮流时尚元素,连员工卡都将告别中规中矩,以项链形式垂挂胸前。
对此,业内专家强调,随着零售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商家迫切需要细分顾客群。而按性别细分市场,错位经营,确实是百货业的新趋势,但这种业态要做好,一要看市场的接受度,二是看百货自身的经营,是否有特色。营销彻底服务于女性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在服装区、饰品区和化妆品区,男导购会主动招呼消费者,并提供参考意见。正在选购丝巾的魏女士向记者表示,“男士眼光有时候和女性不一样,所以我很看重他们给出的意见”。
而在内衣区,女性消费者挑选的时候,男导购大多不会主动上前与其进行交流,而女性顾客也很少主动去向男导购进行咨询。多数女顾客表示,对于男导购卖内衣的方式,还不是很能接受。
对此,新世界女子百货方面表示,无论男女导购,在上岗之前都经过专业培训,对于产品信息都有详细了解。男性导购偶尔不能主动和女性消费者交流,可能是出于性别考虑,有一些心理障碍。
女子百货并非创新之举
1994年,北京马甸桥附近开张的英斯泰克女士商城,经营一年左右就因货品特色不突出、顾客稀少而关门。
1999年,在北京金街王府井南口,王府井女子百货打出“创造女性消费梦工厂”的旗号亮相,随着2007年王府井大街改造关门谢客。
2008年,杭州首家女性主题商场——女人天地在武林路开张,4个月后,五成商户要求“退铺”。
2010年,上海梅龙镇伊势丹百货被改造、调整为百货业内第一家按照女性工作日、休息日、带小孩购物等三种不同生活方式布局的百货商店。记者在该商场看到,七成以上的商品都是女性商品。尽管如此,该商场仍未直接打出女子百货的概念。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前出现的女子百货虽然以性别分馆,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性别百货,“馆分男女货不分”。不少百货商场为了提升销售,将男性商品也摆进人气较旺的淑女馆。为什么零售业如此偏爱女性?
首先是女性消费的不断增长,统计数据显示,在一般情况下,百货商场内的女性消费者约占客流量的70%%,女性消费额占商场总体销售额的近八成。女性消费对于零售业的巨大贡献,吸引了众商家的目光。
其次,女性逐渐主导消费。华坤女性生活调查中心发布的“2009年中国城市女性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有77.3%%的女性是家庭日常消费的决策者和主要购买者;22.7%%的已婚女性在家庭买房、买车、购买贵重物品等大额支出时会“自己作主”,还有77.3%%的已婚女性会和丈夫共同商议再决定,但她们的喜好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家庭重大消费的最终决策。
再次,与男性消费不同,女性消费者更容易受他人影响,在做购物决策时也不例外,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女性消费的非理性。不少女性把购物看作一种享受,因此也更注重购物的氛围和商品的外观形象与情感特征。
据打造新世界女子百货方面说,女消费者一般选购商品的目的都希望得到男性同伴的认同,而用男性销售人员来销售女装、化妆品等女性商品,女性更容易买单。据统计,50.7%%的青年女性都有过受促销人员诱导而消费不当产品的经历;55.5%%的青年女性“受朋友影响”而消费了本不打算购买的产品或服务;在极端情绪中购物消费的女性多达46.1%%。为什么零售业纷纷推出“差别化”服务?
在业内专家看来,目前的百货商场均以国际品牌为卖点,严重同质化,品牌重复率更高达90%%以上,这直接制约了商家的竞争能力。在此背景下,商家寻求差异化经营、锁定特定消费群的愿望,显得尤其迫切。
也正因此,发展女子百货,错位经营,对于同质化百货业态来说,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但专家也强调,这种业态要做好,一要看市场的接受度,二是看百货自身的经营,是否有特色。
此外,该专家也指出,由于北京、杭州、上海等一线城市中,高消费能力的女性群体较大,为女子百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二三线市场则欠缺女子百货生存的土壤,即便开出女子百货店也很难生存。
来源:消费日报 赵曦 责编:筱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