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街网讯:实现营业收入37.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1%,实现毛利润17.73亿,同比上升41.6%,实现净利润1.02亿,同比下降85.7%,每股盈利0.040港币,而2007年是0.281港币。——这是被称为“内地李嘉诚”的郭广昌旗下地产旗舰上海复地(HK.2337)在2008年的表现。
年报
上海复地是在3月3日晚间发布的2008年年报。第一上海分析师SamsonMan接受观点地产网采访时表示,复地的净利润比预期“差得多”。
SamsonMan表示,其业绩大幅低于预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对戴志康和朱南松旗下的上海证大(HK.0755)的投资拨备数额达到1.9亿。
此前,摩根士丹利发表报告称,由于其持有的9.23%股权的上海证大房地产2008年股价累计下跌68%,复地2008年将录得1.5亿元人民币的税后特殊亏损。
据了解,2007年11月,上海复地通过认购上海证大房地产的6亿新股而成为了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2009年1月21日,证大四名董事集体辞职,由朱南松、吴洋、周燕女士及王哲接任。王哲是原复地副总裁、财务总监。
第二是复地对旗下的世华国际、重庆上城、帕堤欧香等项目计提了8046万元的存货跌价。此外,复地的年报中的常客——土地增值税拨备也拉了复地的后腿。
复地表示,由于本年度毛利率较高且多为非普通住宅,所以相应计提的土地增值税拨备也较上年同期增加了约人民币1.6亿元。
复地的资金链也并没有因为第四季度市场的回暖而获得踹气的机会,相反其负债率进一步增加。年报显示,其负债率为71%,净资产负债率则高达241%。
复地表示将推进去年提出的境内公司债券的发行计划,以壮大本集团的资金实力。资料显示,去年10月27日,复地在上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考虑通过发行19亿元公司债的决议案,用于偿还部分银行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用途。
2008年底冠城大通公司债被否之后,有市场人士称其被否的原因是负债率过高,同样处境的复地在发审委那里能否被另眼相看,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黯淡的复地
有业内人士认为,此前市场对复地的年报已经不抱太高期望,同世茂房地产相比,复地在资本市场上的影响力已经大不如前。
从股票分时图看,复地的股票交易极为清淡,3月3日,其成交量仅有38.98万,往往一个小时才有一笔交易成交。而世茂房地产成交量则是6020.71万。截止3月3日收盘,世茂房地产的市值为135.14亿。而复地的市值仅为25.29亿。二者的市值相差5.3倍,成交量则相差154倍。
对于复地成交稀少的原因,一位香港投资界人士认为,由于复地营业额属于中等偏下,而且负债率偏高,所以投资者一般对其尽量避免。
对于复地对证大的投资,SamsonMan表示不认可,他表示,虽然复地是第二大股东,但由于所占股权较少,所以证大的盈利状况即使转好,其利润也无法合并报表,对证大的投资只能在损益表中列为投资收益表。
迷失
一般认为,上海复地的产品缺乏亮点和品牌效应,而且没有形成一条或几条叫得响的产品线,因而和世茂房地产等房企的差距越来越大也就不奇怪了。
此前,复地的母公司复星国际曾表示,由于集团周期性业务比重较大,下一阶段将投资重点将包括与国内个人消费相关的产业,无论是商品或是服务。“这类企业受经济发展波动比较小,又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这种思路从复星国际近期退出对宁波钢铁的投资,出售德邦证券股权,对分众、新浪和同济堂的投资可见一斑。
有市场人士分析,复星国际改变为周期性业务比重较大现状,对复地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利影响。
复地年报显示,其2008年全年实现权益销售面积约为35.6万平方米,较去年同期约下降34.4%。对此,SamsonMan对观点地产网表示,复地2008年下半年的销售成绩非常令人失望。
市场人士猜测,复星国际为了改变其周期性业务比高的局面,可能对复地的发展采取“得过且过”的态度。
从现在来看,庞杂的多元化最终难以实现在各大领域真正的做大做强,“黯淡”年报只是复地目前困境的冰山一角。“内地李嘉诚”旗下的地产旗舰目前的进退维谷,说明郭广昌的“中国和黄”梦还远未实现。
责任编辑:linkm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