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疗伤中变局
2000年至2004年中,妮维雅不仅在自我“疗伤”,还做到了赢利。具有讽刺意义是,转型成独资的当年,也就是2000年,妮维雅从当初的年销售额只有2200万,首次突破了年销售额1亿大关,接下来,就一直保持45%的销售增长率。
那么,究竟张鹏飞在企业转型中实施了哪些管理变局?
师夷长技以制夷
在青浦,张鹏飞规划了企业三大发展机制:一是依托母公司技术,开拓产品线;二是收缩战线,先期主打上海市场,再拓展其他城市;三是重组人力资源,建立“人尖”机制。
2000年以后,张鹏飞力主拓宽妮维雅只有脸部护理的单一产品线,引入了包括纯氧系列在内的整体品牌形象。即使如此,张鹏飞也已意识到妮维雅位于领导地位的超市卖场通路,受到竞争对手威胁,那些比其更高端的品牌已不满足于只有专柜,开始逐步抢占超市这个更大的渠道。
在1997年至2000年时期,张鹏飞日子并不好过,为了应对竞争困境,他不得不采取暂时退出除上海以外的所有市场,主力推广品牌和渠道建设,在只有2200万年销售额的情况下,用其中的20%来投入上海地区的广告,这项投入在2000年以后得到了回报。
其实,张鹏飞并不想让自己变成职业狂,他的最好办法就是推动企业的HR建设,为此在2000年以后,一方面主张“校园招聘”以解决基础员工的来源,另一方面把中层管理人员送到德国总部拜尔斯道夫去学习。
妮维雅在中国的校园招聘已经持续了4年。2008年,妮维雅已在1万多名大学生中挑选出了50多名优秀毕业生。这一策略其竞争对手也在实施,但是妮维雅投入的范围更大,2008年,张鹏飞领导的HR部门涉及了七大城市的核心大学。
另外,张鹏飞还通过管理考核,定期抽调中层员工外派考察和学习,张鹏飞很明白,即使妮维雅本土化也并不意味着降低国际人才的需求标准,而靠简单的本土招聘显然不够,因此公司设立员工外派培训预算。2008年,张鹏飞已授命多达11名中层员工至德国“留洋”。“师夷长技以制夷”,看起来,张鹏飞立志要把“跨文化”管理整合到底。
共2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linkm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