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街网据《服装时报》消息:自2007年来,中国鞋业市场热闹异常,百丽上市及随后的几笔重量级收购搅乱了中国原本“平静”的市场竞争格局,随后,奥康跟进变相“收购”意大利万利威德,一时间,行业整合浪潮之说大兴于世。
进入2008年,伴随着汇率升值,劳动力、原材料的上涨等外部不利因素,中国鞋企处境日趋艰难,于是,行业间整合洗牌之说也越演越烈,人们开始关心在这波阵痛中,究竟谁将胜出?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呈现怎样的特点?以及面对百丽的咄咄攻势,谁将挺身而出?
日前,在第四届中国西部鞋业国际博览会上,本报记者对奥康集团总裁王振韬进行了专访,以期从奥康近期的一系列作为中,如打造西部鞋都、发力商场渠道,来探视奥康的发展战略及其对未来竞争格局的基本判断。
投资西部:企业家要看得长远
记者:为何会选择到重庆璧山县来投资建设西部鞋都?
王振滔:坦白的讲,5年之前来到璧山县是源于一种初步的想法。
首先,从产业角度而言,5年前我们就认为国内市场会出现一个比较大的转移。这是从我分析国内国外市场的变化得出的结论。我们可以看到在国际鞋业市场上的发展速度一直保持很高的发展,但回溯到上世纪50、60年代的时候,可以发现当时鞋业最发达的地区是在意大利,然后慢慢转往德国、日本、韩国,其中有体现出鞋业发展由发达地区向贫困地区的产业转移的规律。
5年之前,我们很少有人意识到中国也会历经这样的产业转移。但我们当时有个预感,国内市场肯定会如同国际市场的转移一样,发生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转移,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市场。不过,目前中国产业梯度转移的进程可能不像其他国家一样不是在历经20年的发展之后出现,目前大家仍然可以看到鞋业发达地区、发展最快的仍然是温州、广州等东部沿海地区。因而,或许这段产业转移进程需要的时间会更长点。
记者:目前,业界讨论较多的还有产业向印度及东南亚一些国家转移,您怎么看待这一趋势?
王振滔:不久前,我接待了8家来自意大利鞋业的投资商,他们在中国投资的同时,也在印度、越南投资。但他们告诉我,在印度投入20条生产线的生产还不如奥康的五条生产线,无论从质量,产量,还是技术,都无法相比。在越南、印度投资,他们认为当地有着更为便宜的劳动力,但明显的一点在于,鞋业技术方面,印度、越南却远不如中国,同时,目前越南、印度劳动力也处于30%的增长,以后五年、十年劳动力短缺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所以,推动东部沿海产业西移会是中国鞋业的机会。
遭遇成本压力:“鞋业冬天”已经到来
记者:您如何看待今年来众多沿海鞋企关门、转行的现象?
王振滔:我今年尤其深刻的感受是,中国鞋业“真正的冬天”已经来了。
首先从外贸角度来讲,美元贬值,汇率差距比较大。其次是退税这块,去年13%,今年11%,一年时间之内降两个百分点,如果是2007年订货的话,这些企业的利润显然就变得非常低,另外一些企业就越来越难做。
第三个方面确实跟《劳动法》有一定关系。上周专门和劳动部的一个司长专门交流了下,鞋企毕竟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无论怎样,从企业角度而言,压力确实比较大。不过,我首先认为《劳动法》本身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是好的,只是可能时机上不太合适。对于我们来讲,《劳动法》要么早一点推出,要么在再晚一点推出都比现在推出要好。
《劳动法》一出来,从员工角度上讲,有些认为这是个机会,因此很多人选择离开。如果是2002年,加工也好,离开也好,都没有工资。但现在员工可以向你索求赔款,据说有些企业赔款达到13万之多。对企业来讲,尤其是中小企业这种影响很大。
共2页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linkm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