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佳玲所要面对的还不止这些,2007年6月,原索尼爱立信中国区总裁古尼拉跳槽至伊莱克斯,并出任伊莱克斯白色家电亚太区总裁一职,而古尼拉在中国取得成功的“利器”,即是坚持索爱产品的中高端定位。显然,薛佳玲“高中低端兼顾”的策略与顶头上司的政策存在巨大冲突,这一理念冲突也是为业内认可的对薛佳玲选择离开原因的一种解读。
“索爱组合”能否助伊莱克斯破困局? 虽然“索爱经验”不能简化为坚持产品的中高端定位战略,但从新任伊莱克斯中国区主帅李艳在首次公开露面的简短发言中仍可窥一斑,她表示伊莱克斯在中国将继续产品的中高端定位,强调提升公司的执行力和团队合作,同时表示将加强销售渠道建设。
显然,李艳加强渠道建设的表态已经获的伊莱克斯总部高层的认可,在李艳低调亮相前的2月19日,伊莱克斯全球CEO汉斯-斯特伯格率队造访国内某家电连锁商总部,表示伊莱克斯不会退出中国市场,并将与该连锁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从李艳的履历上,也可以清楚的看出其在零售渠道建设上的丰富经验,她也是继刘小明之后第二位掌管伊莱克斯中国区的中国人。
但市场人士依然对伊莱克斯在华前景疑虑重重,摆在伊莱克斯“索爱组合”面前的难题并不比其前任更少:
一、伊莱克斯前车之鉴犹在
在伊莱克斯进入“索爱时代”之前,曾经移植过刘小明的“百事经验”,唐家敦的“快速消费品经验”(唐从事食品、保健品工作20余年),薛佳玲的“飞利浦经验”。公司战略也从刘小明时代的“本土化和低价战略”到唐家敦的“高端战略”,再到薛佳玲的“高中低端兼顾”的战略,但事实表明除了伊莱克斯在“刘小明时代”曾经短暂辉煌过外(其后果是伊莱克斯的品牌逐渐被低端化),其他时间伊莱克斯在华表现均乏善可陈,“索爱经验”在伊莱克斯的前景尚未可知。
二、古尼拉、李艳在手机通信领域的成功是否可以复制到白电领域?
古尼拉和李艳所领导的索爱在华团队无疑是相当成功的,他们在索爱产品市场定位和渠道选择上的能力笔者并不怀疑。同样,刘小明在百事公司、薛佳玲在飞利浦公司也是成功的,但二者均未能使伊莱克斯在华取得与之在全球同等的地位。
关注伊莱克斯的人不难发现,伊莱克斯的中国区掌门人一直由“外行人”(来伊莱克斯前均未从事白电方面的工作)把持。纵观中国所有成功的白电企业,无不有一个在白电行业打拼多年的管理团队。而这一点显然是伊莱克斯新管理团队最缺乏的。
三、伊莱克斯能给“索爱”组合多长时间?
品牌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伊莱克斯在华追赶的目标--西门子在华树立高端形象并实现盈利用了7个年头,甚至一些日韩家电品牌至今仍执行着“战略性亏损”的政策,而伊莱克斯呢?
刘小明把伊莱克斯品牌做成“最本土化”的国际家电品牌,唐家敦在华度过了“悄无声息”的3年,薛佳玲则是2年(确切说是1年半,从古尼拉掌舵伊莱克斯白电亚太区起),那古尼拉和李艳的“索爱”组合能赢得多少时间呢?
此外,伊莱克斯入华扩张时期,由于面临总部的盈利要求,便采取低价收购中国落后的产品生产线,稍作改动便生产伊莱克斯产品的策略,这也是导致前期伊莱克斯产品形象不佳的原因之一。伊莱克斯总部能给“索爱”组合多少资源支持?
四、如何修复受损的品牌形象?
从某种意义上说,重塑一个品牌比创造一个新品牌更难,后者只需向人们脑海中传递一种新形象,而前者则要改变人们对你的固有印象。
不幸的的,伊莱克斯正走在重塑自己品牌的路上。
从2003年至今,伊莱克斯回归高端品牌之路已经走了5年,在这5年中,伊莱克斯品牌并未如其总部期望那般在华成为可与欧美家电巨头媲美的高端品牌,更妄论在华逞其全球最大白电生产商的威风。落败与帅康的专利门之争,不但遭受数十万元的经济损失,还有其受损的“颜面”。不仅如此,“裸照风波”更使人们提起伊莱克斯时,眼神中多了一份暧昧。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linkm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