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体行业对前沿技术的认识不断深化,出版商们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最初,他们主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将如何影响员工和运营,以及这些新兴技术可能带来的利弊。如今,这些疑问在出版业的多个领域逐渐找到了答案,包括电影、音乐、在线内容以及印刷媒体等。
据了解,在人工智能革命的初期,企业纷纷采取措施以规避潜在风险。好莱坞演员和编剧发起罢工,部分原因是出于对被机器取代或需与机器共享收益的忧虑。与此同时,新闻和媒体机构正展开谈判,以构筑统一阵线,共同抵制科技巨头的“内容掠夺”行为,以及利用这些组织产生的数据来训练他们的人工智能模型。
然而,目前的趋势表明,每个行业和公司最终都将与互联网巨头——在内容分发和知名度方面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企业——单独达成协议。
微软(MSFT.US)支持的OpenAI最近与新闻集团(NWSA.US)签署了一份价值可能超过2.5亿美元的重要内容许可协议,该协议为期五年。这使得新闻集团的股价在盘前交易中上涨了7%。根据协议,OpenAI将能够访问《华尔街曰报》、《巴仑周刊》和MaketWatch的内容。
此前,OpenAI也与《金融时报》和Axel Springer(Business Insider等出版物的母公司)达成了类似的协议。谷歌(GOOGL.US)今年早些时候也与Reddit(RDDT.US)签署了协议,使用该平台的内容来训练其AI模型,而Meta(META.US)也被报道有意采取相似的行动。
展望未来,内容许可领域的发展只是冰山一角,内容创作领域也在经历变革。记者和作家开始尝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来生成文章大纲、标题乃至文本内容。《华盛顿邮报》在一份新的战略公告中宣称,为了摆脱财务困境,该报必须“在新闻编辑室中无处不在地利用人工智能”。
尽管目前绝大多数《华尔街早餐》的订阅者认为,出版商在使用人工智能时应附上免责声明,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这一要求是否会发生变化,还有待观察。
来源:新浪财经 智通财经APP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