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这个时间段对于企业的合同审核者来说总是异常忙碌。一方面,企业业务线复杂,合同种类多、数量大,法务等审核人员压力大;另一方面,不同人员审查经验及审查标准不一,对同一份合同的审查结果会出现差异,甚至会偶尔遗漏重大风险,让企业遭受经济损失。
在大批量的合同面前,只靠人脑、人眼识别审核,不仅处理速度慢,疏漏也难以避免。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借助AI(人工智能)服务来优化合同审核流程,例如合合信息设计的TextIn合同机器人,基于公司在智能文字识别领域的探索,将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应用到合同文本比对和智能纠错中,帮助企业进行风险控制。
效率提升60倍,合同机器人帮助审核人员“解放双手”
合同审核是一件绣花针般的细活,在涉及到买方及卖方名称、合同有效期、合同金额等时,一些细微但重要的修改往往会导致风险。通常情况下,仔细审阅一页合同通常需要2-3分钟,遇上比较重要的项目,合同页数往往超过了50页,至少需要2小时才可以完成比对,遇上年关时期,法务、财务人员的压力更甚。
大量的合同比对工作非常耗时耗力,审核人员也容易产生视觉疲劳而出现纰漏。一位专业的法务人员紧张工作8小时,也只能认真完成不到10份合同的比对。合合信息合同识别机器人可通过对文本的自动对比,把修改的字句标识出来,避免了人工审核工作量大以及易出错等问题。
合合信息合同机器人正在进行智能识别与差异项对比
为解决内容比对难题,在智能文字识别技术的支持下,合合信息合同机器人可依照审核项目,快速识别并抽取出合同关键信息,对“买方是否是核心企业、卖方是否是融资企业、合同金额是否大于等于应收账款金额”等审核中遇到的关键问题进行自动审批,方便审核人员对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判断。
实际操作中,合同机器人只需要1-3秒就可以完成一页合同的比对,预估比人工比对效率提升了60倍,大幅减轻了审核人员的压力。
智能检测识别印章与表格,降低合同“看不准、看不全”风险
除了文字内容本身,合同上的其他元素也是需要盯紧的地方。比如对印章真伪的辨别。印章保管人往往会同时持有多种印章,包括不同主体的母/分/子公司印章,公章、合同章、法人章、财务章、发票章、业务章等,稍有疏忽就容易盖错,为企业引来重大法律风险。某上市企业在一次文件盖章操作中出现失误,误盖成了控股股东A集团的印章,市中级人民法院因此判处冻结A集团6.2亿股权三年。
由于印章种类多样,形状有方形、椭圆形、圆形之分,不同印章间文字的方向、排版差异巨大,给识别工作带来了挑战。合合信息合同机器人的技术模型可支持高精度识别录入印章信息,并自动判断印章类型,降低财税及商务合同审核中的业务风险。
合合信息合同机器人印章抽取演示
此外,合同里的表格往往汇集了大量的信息,漏看、错看时有发生,是审核人员最为头痛的地方之一,对表格的精准识别也是困扰行业已久的难题。首先,表格类别多样,从有线表、少线表到没有框线的无线表,识别难度逐渐增加。同时,表格文件中常见的背景填充、单元格行列合并等情况,也对识别造成了干扰。
基于此,合合信息合同机器人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并搭载了序列模型、规则匹配等方案,通过自研模型预测表格的逻辑结构,再得到表格的物理结构,在保证表格区域内容完整性的同时,检测准确率较传统方法显著提升。
合同的自动化、智能化识别不止成为了审核人员的“解压利器”,智能文字识别技术也深度改造了文档处理流程,帮助企业将数据沉淀为随查随用的“资产”。据悉,合合信息合同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在保险、银行、制造业等近30个行业里,协助企业进行数据资产化管理及采购风险防范。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