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需求变化不只是体现在物质需求上,精神需求也逐渐增加,并且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赵阿姨近几年每年至少出去旅游一回,“退休之后,空闲时间多了,老在家呆着不如多出去转转。”赵阿姨表示,既丰富生活,又增长见识。今年受疫情影响一直没有成行,赵阿姨计划着明年多出去旅游一趟补回来。《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1》显示,“一老一小”成为市场热点。在老龄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老年旅游、康养旅居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还有健康,老人现在不仅是关注疾病治疗,还对体检、保健品、食疗食补等大健康产业十分关注。从单纯治病到积极预防,老年人在健康消费领域的潜力也会有更大的释放。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50 后’‘60 后’逐渐进入老年阶段,这两个年龄段人群具有更高的受教育水平、更新颖的生活理念,其消费的主动性更强,需求开始从生存型向享受型升级。”靳戈表示,银发经济供给端也要顺势改变,从产品结构来看,目前的服务供给以医疗和养老服务为主体,还要更多提供老年社交、老年旅游、老年理财、老年教育等其他方面的服务。从产品质量来看,不同年龄、区域、收入乃至不同兴趣爱好的老年人具有不同的产品和服务需求,供给侧要有足够的能力对不同老年群体的细分化需求进行充分挖掘和识别。
《意见》也明确提出,企业和科研机构要加大老年产品的研发制造力度,支持老年产品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创新,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化、辅助性以及康复治疗等方面的产品,满足老年人提高生活品质的需求。
推动发展还需共同努力
根据预测,我国在“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人口将要达到3亿规模。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不仅是国家、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大力培育和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在充分发挥养老事业的社会效益同时,也更好地实现养老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总体来看,国内老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当前,中国老年用品种类仅为2000多种,是日本老年用品种类的1/20。老年用品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低,基础、核心和前沿技术,大都掌握在外资企业手中。老龄产业组织形态发育不足,缺乏龙头和品牌企业,现有企业存在“小、散、乱、差”的现象。
《意见》提出,相关部门要制定老年用品和服务目录、质量标准,推进养老服务认证工作。这将有助于更多的主体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推动银发经济兴旺起来。
“在研究中发现,我国针对养老的各项政策较为完善,中央、地方或者各领域都有一些相应的鼓励和支持政策,这是很好的基础。随着银发经济的潜力进一步被发掘,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谢立黎对记者表示。
例如老年人的商业保险。近年来,银保监会鼓励保险机构发展各类老年人保险产品,丰富老年人可选择的商业保险品种。数据显示,目前可供老年人选择的保险产品已超过1000个,基本涵盖了老年人最为关注的疾病险、医疗险、意外险、养老险等产品。不过,与我国规模庞大的老年人口相比,保险覆盖率仍需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国有1.07亿60岁及以上老年人持有商业保险保单,老年人商业保险渗透率(购买商业保险的人数/人口总数)为41%。
推动银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还需要各方投入更多的精力,共同努力。而在这个过程中,人才是关键。
无论是老年人产品的创新,还是养老服务的供给,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才的身上。产品创新,需要有人才去了解市场并进行产品革新。养老服务,需要有人才去进行护理等工作。尤其是后者,我国现在急需老年护理方面的人才。
靳戈建议,要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无论是管理人才,还是技能人才。国内高校可以加大老年学建设力度;职业院校要完善培养体系,培养更多适应养老服务行业的人才。“政府还应该在培训、待遇、职称认定等方面制定更多鼓励措施,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中。”
针对许多老人被欺诈、老年产品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意见》也明确指出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维护老年人消费权益,营造安全、便利、诚信的消费环境。
“在银发经济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时,更加要注重监管。要通过有效监管,改变人们对现在老年产品市场的那些‘假冒伪劣、质量差’的不良印象,推动银发经济健康发展。”谢立黎说。(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记者 张一琪)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银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