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包装:设计藏巧思
“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意。”早在明代,江南一带百姓已有中秋互赠月饼的风俗,以祝福彼此阖家团圆美满。
即便是新冠疫情也没能降低人们买月饼送礼的热情。据苏宁易购数据,截至2020年9月18日,中秋月饼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21%,尤其节前两周同比增长了215%。
与此同时,截至2020年9月15日,京东平台整体月饼销量同比去年上涨超过125%。
在这些销量中,除去食品企业每年推陈出新的月饼外,其他非食品品牌售卖的产品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事实上,跨界推出月饼礼盒的互联网大厂、各个博物馆、新品牌,每一年都能吸引不少消费者的关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推出的“精神饼”、金沙遗址博物馆设计的金箔月饼+考古盲盒、新华书店推出的“识字月饼”……
明眼人都知道,这些不以卖月饼为目的的跨界,只是想借着中秋节做一波品牌宣传。
深圳上善设计创始人贾思源告诉新零售商业评论,月饼是一个很好的推广媒介。
“每年中秋我们都会看到不同创意的月饼和包装,其中很多有创意的包装并不是出自传统的食品品牌,而是互联网和科技公司。对于它们来讲,月饼就是一个承载企业或者品牌文化的载体。不少消费者会把创意兼具实用的月饼包装留下来,这也促使企业在包装创意上下足了功夫。”
据贾思源介绍,月饼礼盒的包装设计一般会提前半年开始筹备,通常是过了端午节,有的甚至在春节过后就开始了。
“好的设计仅靠创意还远远不够,设计背后的供应链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我们在设计初期会评估量产的可行性,其中也包括对成本的把控。”
上善设计团队曾为一个燕窝客户设计过包装:首先要考虑甲方的诉求,客户是专注做燕窝的品牌,要思考如何将燕窝与月饼产生关联,找到独一无二的品牌故事。同时这件商品主要是在线下售卖,因此要考虑消费者对于包装的体验。
最终上善设计团队以“金燕归巢”的概念连接了燕窝与中秋,此外由于这款产品主要是在深圳销售,所以也加入了深圳的本土元素。
确定设计思路后,在包装的表达上,通过拉动包装封套的必然动作,在封套和礼品盒之间通过光栅的变化呈现出燕子归巢的动感影像,“我们还在礼盒中添加了两根蜡烛,搭配硫酸纸折成的灯罩,会很好的烘托家庭团圆的气氛。”
在贾思源看来,好的包装设计应该是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
“包装要给人冲击和新鲜感,并且这种冲击最好出现在从最初看到、触摸,再到打开的每个阶段,这就是一种层次丰富的体验,让消费者感慨,原来月饼还可以这么做。”
显然,当月饼的口味越来越趋同,越来越内卷,各品牌便只能在包装设计上大展拳脚了。只是,如何让口味与包装相辅相成,达到最佳效果,仍旧是门艰深的学问。
贾思源向新零售商业评论表示:“在节日礼品的设计开发中,平衡可能是未来的一个趋势,针对不同的品牌定位,在创意和成本之间找到最适合自己平衡点,要既能体现产品的趣味与价值,又不至于过度包装。”
从新奇的口味到独特的包装创意,似乎已经很难说清,究竟是消费者旺盛的需求促使品牌不断在月饼上推陈出新;还是层出不穷的新式月饼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然而,有一点可以肯定,每一年的“月饼大战”只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精彩,最终受益的,还是上帝——消费者们……
来源:新零售商业评论 王梓旭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月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