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从现实来看,和老年人相关的东西,似乎还算不上是一门好生意。时至今日,这一领域中鲜有高估值公司产生。
创业邦用“智能养老”为关键字,选取医疗健康、生活服务、文化娱乐、消费、物联网、社区社交6个与“银发经济”相关的一级行业,在睿兽数据查询了2013年至今成立的初创公司。
结果显示,在过去7年中,共有179家公司在业务上与智能养老相关,但其中有公开融资记录的仅有92家。其中大部分公司融资轮次都在A轮以内,完成B轮以上融资公司仅有8家,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进入公开市场。
这其中轮次最高的森亿智能在去年年底完成了4亿元人民币D轮融资,估值没有对外披露。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人工智能医疗服务,养老并不是主攻方向。
“在科技相关产品上,老年人消费意愿对比医疗健康会差很多。”蓝图创投管理合伙人孔毅对创业邦说。
在他看来,这和当前老年人群结构不无关系。“目前很多40、50后老人对科技产品有学习障碍,市场可能要等人群结构转变后或许才会出现变化。”
换言之,想象中美好的“银发经济”,过去数年中实际规模其实很小。“硬件创业公司决策因素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成本考量。因此创业公司非常依赖小米生态链这样的产品平台。”孔毅表示,“到目前为止,这些平台里并没有针对老年人群体的产品方向,这也证明了当前市场体量不够大。”
银发经济看起来热闹,这在投资人群体中不是一家之谈。华映资本副总裁张倩鋆观察到,银发经济中比重最大部分在康养、房地产这些方向上。“银发消费市场规模相较之下实际很小,应该就两三百亿。”
不仅如此,没有真正经历过老年,似乎也成了开拓老年人市场中的绊脚石。在长岭资本管理合伙人蒋晓冬看来,很多投资人、创业者会从TMT行业的商业逻辑出发去制定商业计划,但能否简单套用有待商榷。
“TMT公司通常是高频、低客单价、低门槛,但我们投资养老领域的一些企业则恰恰相反:相对低频、客单价相对较高,有较高的门槛或壁垒。”蒋晓冬曾经在公开场合如此表示。在他看来,构成壁垒的是一定的行业经验和资源,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康的商业模式。和追求快速迭代的互联网行业相比,养老显然要慢上许多。
03
智慧养老:理论上成熟,摘果子还早?
种种原因之下,理想和现实间的真实需求仍然没被发现。上海市民政局局长朱勤皓2020年6月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一期节目中评价当下智慧养老产业时表示,这个行业还处在新兴阶段,产品虽然有很多,但明显的“三重三轻”:重技术、重概念、重产品;轻需求、轻场景、轻服务。
实际上,上海市民政部门对居家养老需求早有洞察。早在2019年上海市发布的《上海市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工作指引》中就计划在辖区内构建1个或多个“15分钟服务圈”,让老年人在家中可以获得生活照护和助老服务。
这其中,失能、失智、高龄、独居情况老人因为有刚需,成为重点聚焦对象。利用智能水表、智能门锁等AIoT设备提供急救援助、安全防护和远程照护的智能服务自然被列入了规划当中。
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和上海市人口现状不无关系。早在2017年,上海市65岁以上常住人口就已经超过了14%,进入联合国定义的“深度老龄化”社会,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接受人口红利消失后的挑战。
在国家整体规划中,2020年是一个关键节点。2017年,工信部、民政部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计划建设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和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和信息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老人。
在规划时间节点上,2017年至2020年恰好是示范项目的培养阶段。这些成功案例在2020年之后将进一步受到政策引导,在规模上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
“目前智慧养老服务在需求、技术水平和产品供应方面,理论上都已经成熟。但还处在萌芽期,能否快速成长需要验证。”孔毅认为,市场空间有,机会也可能有,但市场规模是相关产业能否吸引资本关注和推动关键因素。
在蒋晓冬看来,“慢”并不是这个领域的缺点,而是目标人群的特点和习惯,并不能轻易改变。作为厂商则需要努力去适应这个相对慢一些的行业。
来源:创业邦 周峰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银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