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去年8月的一份答复,上周被解读成为“东北地区将放开生育限制”,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最终,卫健委最近对这种解读作出了澄清,表明网络上的解读并非本意。
全国人民关注东北人生孩子,言语中难掩对老龄化程度加深的焦虑。叠加人口外流元素后,社保基金亏空、抚养负担加重这些问题在东北显得格外突出。在中国社会老龄化还在加速的背景下,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家乡变成下一个东北。
不过,无论生育政策如何变化,人口结构还是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改变。除了多生孩子外,缓解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焦虑,还有没有其他可能?
羿娲科技创始人谷鹄翔最近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他创立的羿娲科技,主要业务是用AI“抄表”——简单来说,就是用图像识别技术来读取工业环境里电表、水表、气压表等一系列表计的读数,然后通过物联网把数据反馈给数据中心,作大数据处理使用。
按理说,这类业务和养老关系不大。但去年公司的一个新项目,让他们和老龄化社会产生了联系。
当时,羿娲科技通过国内某电信运营商承接了上海市一项助老项目,为上海市辖区内独居老人住所做水表智能化改造。改造完成后,老人家中用水数据会反馈给政务平台。一旦12小时内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社区工作人员便会收到通知,第一时间上门探视。
这件事去年年底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并在微博上引来了不少关注。从公司发展角度上看,谷鹄翔自然也在思考助老方向的基础设施改造能否纳入公司未来业务版图中。
01
一个AI抄表员
怎么就在养老行业里被点名了?
实际上,谷鹄翔和团队在确立主营业务方向之前尝试过老年人相关的创业方向,思考如何将图像识别技术和老年人生活安全结合起来。2015年前后,他和团队开发了一套监测老年人摔倒的解决方案。
摔倒是65岁以上老人意外去世的主要原因。理论上看,这套方案能够救命,理应是刚需中的刚需。不过,团队这次尝试没有成功。
谷鹄翔回忆,“这和技术没有太大关系。”他的博士论文成果可以大幅提高暗光环境下的图像识别效果,在老年人跌倒高发的卧室、卫生间环境中反而具备技术优势。
“使用环境涉及到隐私,老年人很难接受。”总结这次失败,谷鹄翔感觉犯了纸上谈兵的错误:虽然合理,但因为应用场景限制,团队并没有找到真正需求。
找到真实需求是谷鹄翔和团队从早期创业经历中学到的一课。也正因如此,用图像识别技术“抄表”成了羿娲科技的主业。
当时,某电信企业希望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优化通信基站能耗管理。问题出在如何获取数据上。
通信基站大多设立在户外,与之配套的电表并没有完成数字化改造。电力公司往往需要通过人力巡检抄取电表读数,数据周期往往是一周甚至更长,无法满足能耗管理对数据颗粒度需求。
相较于增加巡检人力和全面更换配套电表,在现有基础设施上用计算机视觉技术打补丁是一个成本更优的解决方案。羿娲科技团队由此挖掘到了第一桶金,从传统基础设施数据化改造上找到了方向。
实际上,数字化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瓶颈。麦肯锡曾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50%-60%的中国企业仍在探索怎样结合管理和数字化工具,建立数据管理和分析的能力。
不过对于羿娲科技而言,这是一片蓝海。2019年,公司产品打磨成型后开始正式销售,业务范围从电信行业扩展到了其他工业领域,订单量几乎翻番。再然后,有一家客户承接了上海市智慧养老改造项目,顺势在解决方案上和羿娲科技展开了合作。
这一次,隐私问题得到了完美平衡,老年人不用主动配合,接受程度大大提高。兜兜转转几年,谷鹄翔没想到团队能用这种方式重新接触养老领域。
他向创业邦表示,公司产品的定位,是智慧养老生态中的感知环节,产品爆发离不开整个养老生态的积极推进。
实际上,面向老年人市场的创业探索早已结束一轮,但难见成效。数年间,技术、市场、人口结构都发生了变化,“银发经济”这次能行吗?
02
179家公司只有8家过B轮
“银发经济”只是看起来热闹?
在“银发经济”上碰过壁的,不只有谷鹄翔团队。2015年前后,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思考如何在老年人群市场开拓的创业者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
从理论上讲,围绕养老需求展开的“银发经济”应该是一片广大市场。国家统计局最近的人口数据显示,中国65岁及以上人群接近2亿,在全国人口中的占比达到了12.6%。
更何况,中国老年人口比例还在加速增长。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预测,中国预计会在2022年进入联合国定义的深度老龄化社会,届时65岁以上老人占比将超过总人口的14%。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银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