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代,《燕京岁时记》对过年吃饺子也有记载,比如,初一“无论贫富贵贱,皆以白面作角(饺)而食之,谓之煮饽饽。举国皆然,无不同也”。
这时,饺子的受欢迎程度似乎越来越高。《天咫偶闻》里提到:“正月元日至五日,俗名破五。旧例食水饺子五日,北方名煮饽饽。”
有人说,这已经充分显示了当地民俗中对饺子的重视和喜爱。
饺子VS馄饨
不过,细细考察相关习俗,在谚语中却可以发现有趣的一点,比如“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冬至馄饨夏至面”。
有说法称,古代馄饨和饺子一度指的是一种食物,馄饨出现得很早,外形很像《庄子》中提到的没有七窍的“浑沌”,因此得名。
明代的《万历野获编》引述了彼时流传于京城中的一些有趣的对偶句,如“细皮薄脆对多肉馄饨,椿树饺儿对桃花烧麦”,从这里可以看出,饺子、馄饨已有较为明确的区分。
民俗专家萧放表示,古代冬至曾被认为是一年的起点,所以要吃馄饨。饺子跟馄饨形相似、制作方法也差不多,后来习俗慢慢演变,就变成了过年吃饺子。
但他也提到,过节吃饺子的习俗确实主要存在于北方,比如冬至、立冬等等,除夕吃饺子则是取“交在子时”之意。古代南方的习俗中不太会吃饺子。
“在更早之前,再偏南一点的地方连小麦都没有。”他说,过去南方冬至吃汤圆、冬至团,过年时会吃糍粑、吃年糕,年夜饭会吃各种炒菜,但是不吃饺子。
一碗饺子的文化内涵
如今,饺子是一种很常见的食物,而且一年之中,随时都可以吃到,并不仅限于大年初一或者某个节日。
从民俗角度说,饺子味道可口,在过去物质贫乏的时候,确实是不可多得的美食;过节时所吃的食物往往寄托着美好寓意,饺子形似元宝,也有“招财进宝”的吉祥之意。
至于北方人过节喜欢吃饺子的原因,曾有网友总结道,不是过节非要吃饺子,而是喜欢那种全家人一起包饺子、分享美食的感觉,有说有笑,热热闹闹。
由此可见,饺子不只是美食那么简单,人们在吃饺子的同时,更在意的恐怕是节日的文化氛围、以及一份浓浓的亲情。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 上官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吃饺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