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的各类“广泛化”抗疫场景应运而生。
作为一家针对医疗服务市场提供智能机器人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医疗信息化平台级公司,钛米机器人总经理潘晶表示,“抗疫期间,公司研发了三个疫情应用系统平台,分别为:医疗物资智能配送机器人系统、隔离病房监护机器人系统和消毒机器人系统。”
不仅如此,作为专注于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自主研发和生产并致力于成为服务业劳动力结构的重构者的擎朗智能,抗疫期间,公司配送机器人已替代人工提供全自主、免接触式的物资配送,避免人员交叉感染,减轻抗疫一线工作者的负担。
擎朗智能CEO李通表示,“疫情下,医院及隔离点场景对于智能机器人的需求激增。在2个月之内,我们支援近200台送餐机器人至全国10多个省市的疫情重灾区,落地近100家三甲医院。”
潘晶同样看到了这样的需求。“在疫情下,机器人的使用大量减少了大量医护人员的暴露风险。对于药品、食品、耗材和标本,钛米提供了机器人的消杀服务,也对医疗物资全面无人化拟定了方案。”
据了解,在过去的三年中,钛米机器人的十余款机器人产品及十余款医疗信息系统已进入了230余家全国各地的大型三甲医院。
“钛米所有的产品场景,都是自己定义的。”潘晶表示,“就像原来全球范围内没有真正的消毒机器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毒麻药品管控机器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质耗材管控机器人。但是,钛米通过对场景的挖掘、对市场的理解和对客户的需求把握,设计出了一系列的场景解决方案。钛米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也非常欢迎大家对于已探明市场的一起协作。”
在李通看来,市场在此次疫情的“教育”下,正在日趋成熟。
“我们以前做机器人,其实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要和客户讲清楚我们到底能帮你干什么,他完全没有这个概念。但是这次疫情教育了老百姓,大家都意识到机器人是能广泛应用到我生活中的。这对于整个行业是非常利好的消息。”李通表示。
换言之,正如浦发银行周燕所述,市场对于服务机器人的需求,原本较为隐性,在疫情下,逐渐变为显性。
对于该显性需求的市场规模评估,潘晶表示,“过去20年中国的创新,其实都是引进式创新,但是在接下来的20年中,中国企业要做的其实是原创式创新,而对于原创式创新的市场规模,很难去做量化的评估。”
然而,华进资本梁杨提到,在疫情下,原本主攻餐饮、酒店市场的智能机器人企业的主攻赛道不排除出现调整的可能性。
对此,已与海底捞、外婆家等知名品牌形成合作的李通回应称,“我们依旧会持续在整个周边生活领域,包括餐饮、酒店、KTV等赛道中深挖。疫情过后,对于这些市场我们还是比较乐观。实际上,这些市场目前已在逐渐回暖,数据量已恢复至70%。”
李通同时表示,“本身此次做‘抗疫’机器人也是横向的拓展,我们会继续扩展各个不同的细分场景,看看在哪个场景才能帮到更多的人。”
但是,医疗市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难关。
“其实医疗场景非常难进,市场对于医疗产品的可靠性、稳定度及安全性的要求都非常苛刻,同时,医疗这个环节对产品产生的价值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潘晶提到。
不过,“其实整个市场的发展比我预期要顺利。在过去国内医疗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得到了很多医院决策者与临床主任的支持。”因为,“大家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开放接受程度比国外好很多,这让我们倍感欣慰。”
来源: 投中网 柴佳音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