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周前,区块链成为热词。上周,区块链概念股再度被资金爆炒,在上周一催生近期罕见的“百股涨停”之后,周二开始相关概念股出现分化,当天尾盘甚至出现了“炸板潮”,许多存在蹭热点嫌疑的跟风品种纷纷走下神坛。
2008年后,比特币的诞生标志着区块链的首个应用正式诞生,经历了此后几年币圈、ICO(首次代币发行)的泥沙俱下、链圈的漫长的技术蛰伏期,但不可否认,近年来各类区块链的实践应用也逐步浮现。同时,Libra的出现也加速了全球对于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讨论和研发步伐。
尽管如此,区块链技术仍然在发展初期,实践应用也停留在试水阶段。就金融等领域而言,区块链究竟意味着什么?今后实践应用的前景何在?在Libra的倒逼下,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又将如何发展?
如何简单理解区块链
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数据库,其本身是一串使用密码学相关联所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多次交易有效确认的信息。
如果要形象地来理解区块链,那么支付宝的案例较为合适,其也被多次用于解释何为中心化和去中心化。例如,若要用支付宝买一部手机,交易流程是:将钱打给支付宝-支付宝收款后通知卖家发货-卖家发货-你确认收货-支付宝把钱打给卖家。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你是在和卖家交易,但是这笔交易还牵扯到了第三方,即支付宝。因此,如果支付宝系统出了问题便会造成这笔交易的失败。
而去中心化的处理方式则是,你只需要和卖家交换钱和手机,然后双方都声称完成了这笔交易,流程就完成了。但是,在去中心化以后,整个系统中没有了权威的中心化代理,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便会面临问题。这时,基于区块链技术,形象地来说,就是账本在每个人的电脑上,即我声明把100块钱给卖家了,而且这个声明是所有用户都接收到的,这个支付操作不需要第三方参与。整个网络里的所有用户都知道我给了他100块钱,这样所有人的电子账本上都给我减去了这100块钱,给卖家加了100块钱。去中心化、加密化是区块链的重要标志,因此原则上来说,区块链技术可以从技术上保证安全。
尽管理想中的区块链很美好,但区块链技术要与实体商业对接,在技术和规则上还需要进一步开拓,区块链解决的所谓“不信任”问题其对象也只局限于区块链上的数据。因此如果区块链要与实体业务对接,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实体与数据之间跨域的“游戏规则”的建立,这也是为何目前的实践应用也仅限于试水阶段。
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
不可否认,相比起前两年的炒作,2018年是分水岭,在2019年我们看到更多的应用场景,如何应用区块链技术去解决某个行业或领域的问题。比如说食品溯源、司法的存证、音乐的版权等,也包括供应链金融的数据真实性来满足金融产品的应用问题。
目前,在汽车整车物流供应链领域,区块链的优越性逐步凸显,且已经出现了一些落地应用。
该行业的痛点在于,汽车整车物流的承运商很多是个体户,货车的过路费、油费、保养费、司机工资等,综合起来是笔不小的开支。而运费往往有较长的账期,资金周转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业务难以持续拓展。此前,银行很难触达这些承运商,一是因为贷款额度太小(几万到几十万元);二是很难对这些贷款申请进行专程调查,承运商同样很难向银行提供应收账款凭证,提交贷款所需的审计报告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以“运链盟—汽车供应链物流服务平台”为例,通过将整车物流业务相关方上链管理,汽车主机厂商和物流总包商可在线发布订单和运单,各级承运商可将作业交接凭证、结算凭证、发票等业务数据记录在线,并实现上下游企业在线对账。金融机构则可以根据链上记录的业务数据,为承运商提供融资服务。
简单来说,这是为承运商增信,使得银行敢于为承运商提供金融服务。对于承运商而言,银行贷款利率由此从15%~18%降至7%左右,显然是很大的优惠;对于银行来说,贷款给信用等级优质的汽车制造商,仅能收取优惠利率(约5%以下),现在这些企业替承运商做担保,证明每个月的确会支付承运商一定数量的运费(应收账款),银行更敢于贷款给承运商,相较而言等于多赚了利差。就整体效应来说,这种模式其实降低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因为承运商如果无法获得银行贷款,很可能就要去举借民间高利贷。目前,类似上述的区块链场景应用已经越来越多。
海外探索用区块链加速银行间交易结算
区块链的另一大理想场景则是银行间的交易结算,摩根大通此前在这一领域已经进行探索。
摩根大通银行间信息网络(IIN)自2017年启动试点、2018年推出以来快速扩大,截至今年9月,已有包括德银在内的超过400家银行加入,其中超过65家银行已正式上线。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区块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