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报道 日媒称,在中国,网上球鞋买卖的生意已经成为一种流行。一些初创企业甚至开发出专门为买家和卖家服务的手机应用程序(APP),年轻人买卖爆款球鞋竟然有点炒股的意思。由于投机性交易的激增,炒鞋生意也呈现出过热迹象。
据《日本经济新闻》10月30日报道,一位生活在广东的年轻女性近来接到一通奇怪的信息,发信人是她在湖南农村老家的弟弟,信息说:“最好是43码的,不过40码到45码也都可以。”弟弟说想要耐克的篮球鞋,可鞋码却语焉不详。虽然觉得不太对劲,但她还是买了鞋寄给了弟弟。后来在回家探亲的时候,弟弟的一句话让她目瞪口呆,“鞋子卖了,价钱可是标价的两倍”。
弟弟是在一款APP上把鞋子卖出去的,这款手机应用程序在中国拥有相当高的人气。乍一看和普通的网上交易平台没什么区别,但是它彻底做到了“一款一价”。举个例子,当有多名卖家都上架同一款球鞋的时候,平台只显示商品的最低报价。
报道指出,某种商品过去的成交价是多少,买家可以在APP上追踪销售记录,时间从几分钟前到几个月前不等。由于附带这样的功能,自然而然形成了所谓的“行情”,也由此催生了无数专门赚取差价的中间商。这些交易并不买卖实物,而是只买卖球鞋的所有权。类似的生意已经呈现出过热迹象。有些球鞋的价格甚至飙升到标价的20倍。
报道称,这款APP的运营商是上海一家科技公司。通过收取交易额百分之几的手续费,利用“球鞋泡沫”赚取利润。据中国媒体报道,该公司的企业估值在今年4月已经超过10亿美元,成功跻身“独角兽”企业行列。
在美国,2016年开始提供同类型服务的stockx公司可谓行业先驱。在中国,目前已经有10个左右的球鞋交易平台。
报道称,10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在题为《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中提示,“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的资本游戏,提醒各机构高度关注。中国的年轻人在成年人炒股炒楼大赚特赚的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投资活动颇感兴趣,如何在今后约束这代人的行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课题。(来源:参考消息网)
搜索更多: 炒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