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正常化放缓 新兴市场债券前景可期
2018年,美国经济的强势复苏,促使美联储加快了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速度,全球其他央行也紧随其后,透露出收紧信号。然而,美国经济自2018年底已出现经济动能减弱的迹象,美联储不得不选择暂缓加息。与此同时,欧洲央行、日本央行、澳大利亚央行也将根据自身经济状况以及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变动,选择调整货币政策。而部分新兴经济体央行也可能随着美联储加息的放缓而采取降息措施应对经济下行风险。因此,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节奏将明显放缓。
对于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放缓的原因,《报告》认为,首先,是全球贸易放缓,经济增速下行,债务负担上升。2019年是新兴经济体债务到期最集中的年度,有近两万亿美元债券和贷款到期。如果货币政策持续收紧,将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加剧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债务负担。
其次,是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已经见顶。“在维持了长达9年的扩张后,美国正处于经济复苏晚期。受减税红利消退、货币政策不断紧缩、关税影响显现、资本市场剧烈波动、收益率曲线收窄并且部分倒挂、政府停摆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报告》提出,美国经济放缓成为促使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的放缓,对全球资本市场的走势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18年全年美、欧、日三大央行总资产规模见顶回落,出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总量缩减,全球流动性持续收紧。”《报告》表示,但2019年随着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放缓,美、欧、日三大经济体加总流动性的下行趋势或将出现逆转,推动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偏好转变。
展望二季度,《报告》认为,全球股市面临的正面因素大于负面因素,主要股票指数或将得到支撑。而这主要得益于全球央行货币政策态度偏向宽松,提振了风险偏好,全球贸易紧张形势或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缓和以及科技类公司利润增加,利好股市。
而在全球债市方面,《报告》表示,美债收益率将振荡下行,收益率曲线将继续平坦化。欧元区债券收益率或仍保持低位振荡,但考虑到各成员国财政健康问题,欧元区成员国国债收益率将出现分化,部分国家振幅较大。而受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宽松、资本流入、本国债券收益率较高等因素影响,新兴市场债券前景较好。
来源:金融时报 记者 刘燕春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全球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