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业内人士表示,负债端的供给能力是影响消费金融发展的主要瓶颈,对于持牌金融机构而言,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实体经济、市场及股东看好其前景,资金就会相对充盈,而对于非持牌机构而言,《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的限制使其难以获得低成本资金。“今年持牌机构的资金可得性以及资金成本进一步改善,而对于非持牌公司而言则越来越难,这可能是导致行业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该人士表示。
“消费金融公司增资,一方面是企业希望增加更多资本金从而拓展业务,另一方面是由于监管层对消费金融杠杆率监管趋势不断加强,很多消费金融公司或电商平台朝着更加合规的方向发展,因此对企业资本金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表示。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预计,未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和拥有互联网小贷牌照的流量巨头,依然是消费金融行业的主力,其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更加明显,其他消费金融服务机构要么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例如某些被巨头忽视的细分市场,或者转型营销、助贷等,要么被兼并或者收购,否则只能逐步萎缩乃至消失。
服务类消费场景或迎发展机遇
尽管当前包括汽车、手机等耐用品更新相对较慢,利润和规模的大幅增长恐难再现,但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服务类消费场景有望在2019年实现新突破。
捷信方面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在培训、旅游、生活美容等方面拓展场景,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变化,打造多元化金融服务。任买科技董事长张帆表示,2019年将深耕医美、教育、汽车等消费领域,服务更多消费金融机构和场景商户。除个人用户的服务类场景外,张帆表示,面向机构端的企业级服务市场也正在崛起,为消费金融机构与商业机构提供定制化服务将迎来新的机遇。
就服务对象来看,乐信CEO肖文杰认为,聚焦高成长年轻人群体的消费金融值得挖掘。
“从需求侧来看,消费规模增长较快的领域很可能也会迎来消费信贷的快速增长。政府鼓励养老、婴幼儿照护、旅游、汽车、农村电商等消费领域发展,同时在稳定和扩大就业方面,大力支持技能培训、高职扩招。”李万赋表示,目前,实物类消费金融的发展先行一步,在各线上电商平台、线下零售场所的渗透率已经较高,相对而言,服务类消费的线上渗透率较低,相关消费金融的规模也较小,而近年来服务类市场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实物类消费,因此,服务类消费金融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不过,苏宁金融研究院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薛洪言直言,相比实物消费场景,服务性消费标准化程度低、场景分散,参差不齐的场景方很容易成为套路贷的帮凶,风险隐患较大,“从市场潜力上看,服务性场景仍有大的机遇,但在拓展过程中,仍需渐进式发展,避免一拥而上、片面强调规模的操作模式。”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向家莹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消费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