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业二十多年的王明军(化名)对业内的收购颇为了解,从国内某大型传统服装企业到区域性服装企业,王明军一直从事和投资相关的工作。他总结:“大概十年前,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开始有收购并购的意识,在那之前很多企业没有想过,少数想到的企业中有能力和勇气真正做并购的也不多。”他对新金融观察记者表示。后来,随着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中国本土企业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和国际接轨,部分企业开始走多品牌路线,“但多是以自创一个新品牌为主要方式,收购特别是收购国际品牌还是不多。”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逐渐发现随着人口红利的减少,自创其他品牌并且使之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不像打造原始品牌那么容易,才有企业开始把眼光瞄准国外的品牌。
“在整个过程中,早先看准了标的(尤其是在海外知名度较高的标的)就出手或者双方合资建立公司的,大部分的品牌影响力都在逐步放大。当然不是说不收购的企业就一定做得不好,只是某种程度上而言,收购的确在短期内让品牌的知名度和规模都有所提高,至少从规模上马太效应已经显现。”王明军说。
可能的泡沫
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企业有了抄底的机会,2018年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又为企业的伺机而动提供了机会。但硬币都有两面,越是这种时候,就越有可能盲目。
回看纺织服装行业的收购历史,成功失败皆有。安踏算是表现最抢眼的,早年从百丽手里收购了FILA,如今FILA品牌已经成为安踏集团所有非主品牌中业绩的佼佼者,并且为安踏成为本土运动品牌第一立下了功劳。
同为运动品牌,同样是收购,贵人鸟此前收购杰之行以求扩大公司规模,但结果一年多时间,业绩承压的贵人鸟就将杰之行拱手予人。之后贵人鸟拟收购威尔士健身母公司威康健身,期望从体育用品公司向体育产业公司转型,然而最终因为交易双方在交易对价和支付方式等关键条款上无法达成一致而告吹。
“有些公司多少有些急功近利,或者说并没有考虑清楚未来要怎么发展而盲目地进行资本扩张,这样对企业的发展危害更大。”王明军称。而即使收购成功达成,也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后期团队如何整合、磨合、运营、管理,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并购之外也不是没有其他的路可以选。2018年,李宁、波司登等企业都在品牌、渠道、产品、营销等方面进行了自我调整之后重新崛起。
“所以说,不同企业、不同领导者对企业发展的期许不同,采取的方式也不同,但无论哪种方式,都切忌浮躁跟风,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王明军坦言。
来源:新金融观察 新金融记者 刘畅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纺织服装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