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数据反映着我国植提行业发展正在迎来发展黄金期,但是同时也是产业阵痛期。无论是自我驱动还是产业倒逼,国内保健品企业都需要完成自我革新。
历经30年的发展,中国从起步成长为全球最主要的植物提取行业原料供应国。2008年是一个重要节点,这一年,国内植提原料出口额首次超过中药饮片出口额,也是在2008年前后,国内相继很多植物提取物公司上市。
十年耕耘,国内天然健康产业保持着高速增长,我国已经是全球保健品第二大市场,但机遇中也有挑战,植提行业也正在经历由野蛮生长回归理性发展的产业阵痛期,下一个10年,国内企业如何打造竞争力的产品,在天然健康产品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问题。
回看国内蓝海市场,将是下一个兵家必争之地
植物提取物作为生物医药的核心原料和产品,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植物药、食品添加剂、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生活中常见的产品中。尤其是在保健品中,无论是功能性保健品还是营养补充剂,植提物都是产品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的一环,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整个大健康产业中,植提产品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在健康和生病之间,有着亚健康这一状态,而相应的在食物和药品之间,就是保健品的巨大市场。
以前我国的植提行业以出口为主,而现在回头看,无论是从规模还是增速上看,国内的市场更是一片蓝海市场。
来自食品药品监管局统计年报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共有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2317件,2017年,我国营养保健市场总额超过7000亿元。这个数字还仅仅是国内保健品市场渗透率只有20% 的市场份额。
这个市场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市场消费潜力的增速一是在于整体消费升级,人们更愿意为健康买单,其二则是千禧一代的潜在消费力。
2017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451元,这个增速已经高于人均消费支出增速。老生常谈美国和中国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上的差距,其实来自于保健品消费上的差距。除此之外,保健品消费市场的消费人群也在变得多样。
热衷于“养生潮”的90后和90岁老人一样爱买保健品。来自亿邦动力的数据显示去年双十一,80后90后最爱的医疗产品,一是枸杞,二是安全套,90后们热衷保温杯里泡枸杞,既要爆肝熬夜,又要保肝养生。他们和老龄化趋势并存,正在逐渐成长为保健品消费的又一主力军。
行业内生性问题制约行业发展
虽然植提行业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十年来,植提行业也经历了由恶性竞争回归规范化发展的过程。但是目前整个植提行业依然面临发展的短板问题。
想要在接下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产业链中占据核心位置,国内天然健康产品行业无论内外都需要更多修炼,因为在高速发展下,行业规模发展不明显、核心竞争力不强、研发能力不强等内生性问题开始凸显。
首先,目前国内保健品行业发展规模优势不明显,投资范围在1亿元以上的企业只占行业企业总数的1.45%,10万元到100万元的企业,占41.39%,1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38%。这说明了目前行业还未形成规模化发展。另外在产品上,仿制和同质化竞争严重,在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国内的企业还要面对“自相残杀”的竞争格局。
此外,在质量监管体系上,行业标准和准入门槛较低;在销售渠道上,过度宣传甚至是虚假宣传等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外部挑战倒逼企业市场革新
国内植提行业除了需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行业发展内生性问题,外部环境中的变化和挑战,也需要国内国内天然健康产品行业积极改变,做出应对。以往植提行业中,我们是植物提取原料出口的大国,但是在产业链下游中的产品竞争中,我们却是弱者。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维持原状只能是坐以待毙。
虽然国内保健品市场有着千亿规模,这是一块巨大蛋糕,但是却不是人人都能分得一杯羹。在CNIC大会现场,动脉网了解到,去年国外保健食品销售额占跨境电商进口总额的10%,达到500亿元市场规模,来自澳洲的Blackmore、Swisse等品牌进口额名列前茅。 2017年跨境电商的进口总额已经可以直逼国产保健食品品牌份额。
来自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一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植物提取物出口额高达20.1亿美元,同比增长4.33%,但是我国保健品出口额却只有2.41亿美元,同比还减少了3.35%。也就是说我国植提原料在国际市场非常叫好,但是最终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却没有叫座。 共2页 [1] [2] 下一页 保健品市场监管有变:生产审批制“蓝帽子”将成历史 台媒:大陆保健品市场全球第二 仅次美国 保健品市场欺诈营销现象调查 业务员挖情感陷阱 千亿规模下的中国保健品市场 引进口保健品纷纷入驻 “坑老”保健品层出不穷 各国如何监管保健品市场 搜索更多: 保健品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