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2年阿波罗17号任务至今,全世界再也没有开展载人登月活动。不是不想,实在是难过金钱关。1989年,美国总统老布什表示要重返月球、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并以此为出发点向火星进发;2004年,小布什宣布“太空探索新构想”,再次提出重返月球并以此为跳板,为载人登陆火星以及其他深空探测活动做准备。但这些计划均未能完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耗资太大。”航天专家庞之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对于钱的问题,袴田健显得很乐观。他声称ispace已经筹集到9500万美元,足以完成探月卫星和月面巡视器项目。除了市场资金,日本政府于3月宣布,将在5年内向太空初创企业提供9.4亿美元的资金扶持。这想必也给袴田健带来了底气。
但杨宇光认为这并不足以实现袴田健的梦想。“别说在月球两极建基地开采,地球南极每年又有多少人能去科考?”他说,“相比之下,月球开发的运输、维护成本高出何止万倍。”
杨宇光说,近半个世纪以来,人类前往太空的运输方式并没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仍然是借助运载火箭。目前以氢氧为燃料的火箭,性能已达到极致。即使像SpaceX研制的可重复使用火箭,乃至其提出的“大猎鹰”构想,实际成本也不像其设想的那样美好,达不到大规模频繁进出空间所需的低成本需求。
“如果说人类研发出强度比目前纳米管高千万倍的材料,以此造出‘太空电梯’,进入太空的成本有望缩减至目前的万分之一。这时候才有可能在月球建设‘城市’。”杨宇光说。然而这一切还遥遥无期。
万人登月?筹集资金的噱头而已
退一万步说,即便ispace能攻克技术、解决成本,他们还要面对一个现实问题:数百人在月球工作,每年万人流量,你是要干嘛?
这不是开发月球的“正确打开方式”。
从月球在航天计划中的定位来看,它绝非人类的“太空家园”,而更适合作为人类前往火星以及更遥远深空的中转站。庞之浩说,人类下一步登月活动势必以驻月为目标,包括建造能源基地、科研基地等,让航天员在月球上长期工作和生活。如果能提取、利用月球资源飞向火星,这样才有意义。
此前的探测显示,月球上存在水冰,科学界普遍认为其分布在月球两极的永久阴影区。杨宇光说,如果能采集这些水资源,原位利用将其制备成火箭发动机所需的氢氧燃料,可以支持未来火星飞船从月球表面起飞,相比从地球出发,载人探测火星的成本将大大降低。为此,许多航天专家强烈建议建设永久性月球基地,派航天员长期驻守。
但这样的基地,实在是不用住几百人。一是花费太大,二是无此需求。杨宇光说,月球水资源具体如何分布、哪些适合开采、如何开采,目前还没有定论。因此早期的月球基地开展一些科考活动,像国际空间站那样住4到6人已经足够。如果发现大量可用水资源,需要扩大基地规模进行开采和燃料制备,那也不需要几百人。
“2050年代人类能开始开采月球资源,那就很不错了。”杨宇光说,ispace没搞明白开采月球的概念,就想当然地提出这样的“天方夜谭”,不过是用于筹集资金的噱头而已。
来源:科技日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瞄准太空商机 日本建筑商拟在2030年建造月球基地 美国重返月球:税改致赤字增加 资金成最大考验 美两私企计划2022年前在月球轨道安置栖息舱 30年后移民1000人:欧洲太空总署拟建“月球村” Moon Express提供“月球葬” 一千克骨灰300万美元 搜索更多: 月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