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8月20日的新加坡国庆群众大会上,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表示:新加坡应该学习中国推进移动支付和无现金社会的进程。
于是不少企业都纷纷投入推进微信和支付宝与本地商家合作的大军之中,但是,如今除了机场和游客光顾的景点餐馆外,在新加坡本地的使用场景仍旧是寥寥无几。
为什么与国内的发展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追究其原因,是因为,无现金消费的场景还不够硬。
如果问及第一次使用支付宝的情景,相信大部分都是从“淘宝购物”开始,如此“硬气”的刚性场景令支付宝成为了我们当年唯一的选择。
微信支付的场景是从2014年的红包大战开始的,这顺应了中国人拜年发红包的需求,微信支付从此成为了发红包的第一选择。
东南亚的市场再无一家独大的“淘宝”,更没有掀起“发红包”的热潮,因此,找不到痛点又挠不到痒点的支付宝,在东南亚市场一直处于游离的边缘。
但是,Grab Pay的业务有可能会打开东南亚市场的这一局面。
东南亚打车市场的刚性需求和高频使用频率,让这个消费场景的性质更加“硬气”,大幅度的支付优惠也足以冲破现金支付的壁垒,转而绑定无现金支付。
因此,东南亚的第一个现象级支付工具很有可能是Grab Pay。
在东南亚市场,打车是一个非常大的痛点,因为这些国家公路设计差,公共交通落后,车辆负担能力低。
印尼是亚洲人均车辆保有量最少的国家之一,仅有千人均80辆,远低于美国的千人均797辆,和中国的千人均140辆。同时,印尼的公交系统极其落后,雅加达的第一条地铁至今尚未开通,这就产生了旺盛的打车需求。
很多时候,打车是除了走路的唯一出行方法。
打车作为支付入口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拥有极大的延展性。
除了出租车和私家车,东南亚特色的摩的打车业务也风生水起,在大街小巷中有灵活穿行的“突突”。这些司机成为了支付渠道的“推广员”,在没有被银行覆盖的大多数地区,司机就是移动的ATM,帮助用户充值,串联起整个支付体系。
同时,行车数据也尤为关键。通过经常出现的地方,打车的习惯,可以判断用户的大概工作、收入、消费习惯,从而判断还款能力和可持续性,创造未来金融服务发展的基础。
打车还可以迅速拓展到其它用户场景中,同样使用点对点物流优化机制的外卖就非常适合与打车整合,而东南亚的低人工成本更加助推了这样的整合,拓宽了打车软件的覆盖面。
如果在金融科技领域,得支付者得天下,那么在东南亚,得打车者必能得支付。
作者: 创业邦-雨乔 来源: 钛媒体 共2页 上一页 [1] [2] 30年茅台酒49元?一律师网购后起诉淘宝索赔10倍货款 外媒:淘宝中国收购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26%股份 他用网红直播带动淘宝商家月销售额上亿 淘宝新版突出“货找人”而非“人找货” 背靠阿里,淘宝心选能走多远? 搜索更多: 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