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商圈的野蛮生长,往往会伴随着“假货、山寨”等现象,电视机产业也不例外。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对山寨电视机产业进行了深度调查。记者发现,在多家电商平台上,“王牌”、“颖创”等电视机品牌大量存在,销量从数万台到几百台不等。这类电视机通常被称为“山寨”电视机。
而低廉山寨电视机背后的产业链已经颇为成熟,其中不少经营者试图向中上游的正规企业生存模式靠拢,流程变得越来越复杂,产品变得越来越相似,产业规模快速扩大。
消费电子行业的“山寨”产业是一块存在多年的“灰色地带”,游走于法律的边缘,却极为繁荣。
三、五个人即可组装
成本最低可至几十元
在广州市番禺区一条名叫大石的街道上,几乎每家小作坊都可以加工出市面上知名或者不知名的电视机,这是一条山寨电视机“专业生产”街道。
这里的小作坊一般都是“地下工厂”,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合格证。其在白天是个普通的店面,老板在这里摆上一套茶具,喝喝茶、下下棋。一到晚上恍如白昼,工人们以流水线的模式“制造”着电视机。从这些作坊“出厂”的电视机,最低成本仅需几十元,最高也不过几百元,但在被印上品牌后,摇身一变,统统成了“一线”品牌的产品。
相较于番禺区的无证生产,广州市花都区的厂商不仅有“正规”的营业执照,其产品还有3C认证。据知情人爆料:“通常来说,缺少3C认证的产品是假冒伪造产品,但很多山寨机也都被印上了3C认证,其中大部分都是伪造的。”
尽管花都区的工厂证件齐全,但和大石街作坊的生产模式并没有太大差别:三、五个人就能组装出一台电视机。它们生产出的电视机,外观与名牌电视机没有区别,再贴上仿制的商标,几乎可以“以假乱真”。
山寨机一般多为翻版、仿制和假冒产品,小规模经营的工厂或家庭小作坊被称为“山寨厂”。 而在番禺区和花都区,这些山寨厂随处可见。工人组装一台电视机,并不需要多大的技术含量。电视机制造门槛极低。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山寨电视机的原材料、配件多来自于全国各地被淘汰下来的二等品、三等品或者是废料。
在正常生产情况下,企业应该对电视机最核心的液晶显示屏进行抗寒防潮测试,而山寨电视机的液晶显示屏大多是工人从旧废电视机上拆下来的,也有一小部分来自户外或移动电视。电视机的外壳则多是一线电视机工厂生产的次等品,它们被小作坊以低价购入,并再次组装。几个工人用一把螺丝刀,将这些零零散散的配件组装起来,再贴上与大牌相似或者同样的商标,一台山寨电视机就这么生产出来了。
“为了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小厂家往往会将成本压缩到最低,同时也会将山寨电视机划分为三六九等。”一位经营山寨电视机的小作坊的老板告诉记者,“对电视机没有太多要求的网络销售平台上的商家往往会订购成本最低的电视,而对质量有要求的渠道代理商就会选择稍好点材料的电视机。” 共2页 [1] [2] 下一页 男子60万买保时捷竟配山寨音响 法院:构成整车欺诈 山寨电视被查后仍深夜加班生产 番禺官方:监管难 广州山寨电视江湖:三五人一把螺丝刀 老板开奔驰宝马 两天开出8店 网红茶鹿角巷加速开店反击山寨 众泰汽车市值蒸发124亿 山寨之王研发支出不及营收3% 搜索更多: 山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