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米其林上海指南出版。此后,这份闻名世界的美食榜单在中国经历了种种争议与挑战,未来仍将继续进军内地其他城市
微博上拥有3万多粉丝的美食博主刘雨奇是一名米其林摘星爱好者。每次出国旅行,她的行程都会围绕米其林星级餐厅的预约时间来规划。可是对于2016年开始出版的米其林上海指南,她却并不那么“感冒”。
刘雨奇是杭州人,上海是距离她最近的拥有米其林餐厅的城市。她告诉《财经》记者,米其林上海指南中的餐厅对她而言“没有吸引力,大多去过了”。她认为,上海的米其林餐厅品质一般、价格偏高,相比较而言,她更愿意去香港、曼谷等地的米其林餐厅尝鲜。
作为无数美食爱好者心目中的“圣经”,米其林指南进驻中国大陆至今已有两年,但刘雨奇这样的中国消费者并非个例。米其林进入大陆市场,似乎有些水土不服。餐饮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国,是否能接受按照西方人口味评选出来的餐厅榜单?
第一本米其林指南诞生于1900年。当时,法国轮胎生产商米其林兄弟为了鼓励汽车旅行并促进米其林集团的发展,将加油站、汽修厂、餐厅以及旅馆等资讯整合起来,出版了一本小册子。100多年来,米其林已经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美食榜单之一。
2016年9月,米其林在上海推出了中国大陆地区的第一本指南。第一版米其林上海指南共收录122家餐厅,其中有1家三星(最高级)餐厅,7家二星餐厅,18家一星餐厅。上海新天地朗庭酒店的“唐阁”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米其林三星餐厅。一年后,主打创意法式西餐的“ULTRAVIOLET by Paul Pairet”从二星跻身三星,上海的米其林三星餐厅数量增加到2家,其余二星餐厅保持不变,一星餐厅增加到22家。
上海米其林一星餐厅泰安门。图/视觉中国
今年6月,米其林指南又将它在中国的评选范围扩展到广州,共63家餐厅上榜。然而问题也随之出现。人们在对比过米其林的上海和广州榜单后发现了一个“不合理”的现象:上海的米其林餐厅中,粤菜馆的数量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上海本帮菜和苏浙菜系,唯一的三星餐厅“唐阁”也是粤菜馆。这令上海本地的美食爱好者愤愤不平。相反,作为粤菜大本营的广州却没有任何一家餐厅获评二星或三星,仅8家餐厅摘取一星。
这样的结果让美食爱好者们大跌眼镜,质疑“广州的粤菜水平竟不如上海”。一时间,外国人不懂中国美食、米其林水土不服的舆论传得沸沸扬扬。
米其林餐厅是如何选出来的
米其林方面告诉《财经》记者,米其林每年大约会收到4.5万封读者来信或电邮为他们提供意见,有些餐厅还会主动联系他们。但是,这并不是米其林选择餐厅的唯一信息来源。他们会利用现有的书籍、网站、博客等去选择餐厅进行品鉴,而且“可以保证的是,米其林评审员的数量足够去寻找当地优质的餐厅”。
与大众点评、猫途鹰之类的点评软件不同,米其林餐厅的评级由专业的美食评审员决定。根据米其林指南提供的信息,他们全职受雇于米其林,大多毕业于酒店管理学院,平均每年旅行约3万公里,在不同餐厅用餐约250次。他们会匿名造访餐厅,与普通顾客一样订座、点菜、用餐及付款,以求获得最客观的感受。
米其林指南方面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家米其林餐厅的星级并非由一个美食评审员决定。所有地区的星级授予要经过特别会议讨论最终决定。会议由米其林指南总监主持,参与决议者包括评审员和各地区指南的总编辑。若在会议中出现意见分歧,会由其他评审员再次造访有争议的餐厅,直至达成一致。
米其林指南每年更新,没有任何一家餐厅是终身的星级餐厅。每一年重新评比,餐厅的星级都可能发生变化。
在这一过程中,米其林不仅会沿用现有的评审员,也会招募新的评审员加入团队。米其林指南方面表示:“米其林指南始终坚持由全职评审员匿名、独立评审,评审员或者米其林不会与餐厅发生任何利益关联。”
《财经》记者询问广州和上海多家米其林餐厅的负责人,他们都说,事先不知道米其林指南会推出上海或广州版本,也不知道米其林的评审员什么时候到过餐厅用餐。
上海和广州的米其林指南出炉后,许多网友质疑称,米其林评审员都是外国人,不懂中国美食。对此,米其林方面告诉《财经》记者,一个地区团队中评审员的国籍是多元的,米其林指南在上海和广州的团队中都有中国籍评审员。但是他们拒绝透露中国籍评审员的具体人数。
共2 页 [1] [2] 下一页 第1页 第2页
世界最多米其林星星拥有者卢布松去世 中国餐厅开在上海
米其林公布广州指南,但没有二星、三星的餐厅
台湾米其林摘星有内幕玄机?被爆先缴“顾问费“
国内第二本米其林指南进驻广州
北京消协测试26款轮胎 “米其林”使用寿命最短
搜索更多: 米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