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第三方支付机构经历了黑色8月。过去数周,第三方支付机构因违规被罚金额已超过上半年总额;甚至在一天之内4家机构合计受罚过亿元。
随着国内支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不少支付机构将产品创新瞄准跨境市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跨境互联网交易金额约3200亿元,达12.56亿笔、比上年增长114.7%。
不过,一旦第三方支付机构实现跨境展业甚至出海,面临的跨国合规及专业人才稀缺等问题也将随之而来。“不熟悉海外监管,贸然出海要交很多学费。”在业内人士看来,境内外支付行业在资金管理、政策、运营等诸多方面都有差异,支付“出海”痛点不少。
外资机构抢食
“支付机构越来越重视并发力跨境支付业务。”华东一家支付机构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不少机构瞄准跨境市场作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国内支付市场面向C端(个人零售端)业务已被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等巨头把控,主要面向企业用户的B端(企业应用端)跨境支付市场,尚处于蓝海。
2013年,监管方面开放跨境支付业务牌照,部分支付机构获得在特定行业开展跨境支付业务的许可。截至目前,记者了解到,国内已发放了30张跨境外汇支付牌照以及5张跨境人民币支付牌照。“只有少部分实力较强的机构才能拿牌,一般都有互联网支付许可。”
华北地区一家跨境支付持牌机构首席运营官告诉记者,跨境外汇支付审批政策逐渐规范、机构从事业务范围也更加广泛。
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入场,持牌机构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大。目前,除了传统的银行和卡组织外,四大玩家在跨境支付市场上跑马圈地。它们中,有依托巨头互联网流量、渠道优势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主打成熟的“支付+电商”、“支付+社交”模式;有在部分行业领域具备支付积累的汇付天下、宝付等持牌中小型第三方支付机构;有以PingPong、空中云汇等为代表的非持牌跨境支付方案提供商;以及在国际收单业务上具有先发优势的PayPal等。今年7月,具备丰富业务经验的外资支付机构Worldfirst入华,瞄准跨境支付业务,在多位支付业内人士看来,市场正面临很大不确定性,各家都在快速夺取市场份额。
不过,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上述持牌的国内中小支付机构中,跨境业务的业务占比并不算高。“持牌合法合规开展业务的30多家机构中,实际真正开展跨境业务的机构数量不到一半。”上述华北地区机构高管表示。
扎堆跨境电商结汇
从目前的牌照许可业务范围看,中小支付机构发力跨境支付业务,包括货物贸易、留学教育、航空机票、酒店住宿、国际运输、旅游服务、国际展览、国际会议、软件服务等。不同支付机构,跨境业务特色不同,都基于各自行业上下游的积累获得一定市场份额。从记者了解情况看,跨境电商结汇支付比较热门。
国内首家境外上市支付机构汇付天下的跨境业务主要是进口电子商务,企业提供聚合收单、清结算、跨境购汇等一系列极速结汇方案。据其最新数据,2017年跨境支付交易规模虽然只有49亿元,但比上年增长了16倍;今年前4个月,跨境支付交易量已超过去年全年规模。2017年2月拿到牌照的宝付支付告诉记者,目前,其“一站式”跨境收付平台每月结售汇交易量已达10亿元人民币。
“交易结构分为进口付汇和出口结汇两种形式。”上述华东地区支付机构负责人以支付宝为例介绍,境内个人买家通过跨境电商网站购买海外商品,支付数据报送给中国海关,支付宝再同境外供应商进行付汇的结算,境外供应商收到外汇后,向境内个人买家发送商品。针对平台型B2C、自营B2C、小额B2C三种主流跨境贸易模式,跨境支付机构会采取依托国内跨境B2C平台和国际大型电商平台的不同方式。 共2页 [1] [2] 下一页 严监管料成常态 第三方支付加速洗牌 第三方支付盈利前景堪忧:罚单不断 备付金利息渐失 三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罚超千万 第三方支付企业出海记:抢滩布局 竞争与挑战 第三方支付“断直连”提速 部分银行本月底关闭接口 搜索更多: 第三方支付 |